4月21日,山東省普通高中特色化辦學暨項目式教學研討會在青島三十九中舉行。研討會上,青島三十九中與青島二中、山東省實驗中學一起被授牌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此前,教育部為適應新高考改革,在全國遴選了99所辦學成就斐然的一流高中參與示范。青島三十九中成功授牌,意味著該校正式跨入全國一流高中行列。

實力與底氣兼具,掛牌成為全國示范校
研討會上,青島三十九中作為“東道主”驚艷亮相,正式被授牌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成為國家級示范校,是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對青島三十九中實施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體、以海洋教育和藝術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學校成功實踐項目式教學模式的充分肯定。
青島三十九中有實力,也有底氣做好“全國示范”。學校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變革,承擔的教育部國家級重點課題順利結題,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項目式教學列為山東省重點研究項目。學校編寫、省教育廳廳長鄧云鋒親自做序的全國首套《普通高中國家課程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系列叢書也于日前出版。學校還多次承擔全國、省級項目式教學學術研討會、推廣會,學校發展駛入嶄新快車道,正式步入國家一流特色優質高中行列。
成為國家級示范校,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根據教育部要求,示范校要突出優勢和特長,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考試評價等關鍵領域進行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有效經驗和成果,在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促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國家一流特色優質高中這條“新賽道”上,青島三十九中將繼續開拓創新,為全國特色高中建設貢獻更多“三十九中”智慧。

核心素養落地,項目式教學經驗全省推廣
此前,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提出“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多年來,青島三十九中從“海洋教育”延伸到國家課程項目式教學,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走在了全國前列。研討會上,青島三十九中校長白剛勛以“發展項目式教學,促進育人方式變革”為題,系統分享了學校項目式教學的實踐經驗以及育人成果。
在白剛勛看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激發興趣,學生就能創造出奇跡。實踐證明,項目式教學實實在在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同時,項目式教學也是一種與高考綜合改革高度切合的育人方式,這與新高考命題方向一致。“項目式教學是讓學生對高考試題不感到陌生,而是似曾相識。把握高考命題方向,應該加大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研究。”
示范課展示,全面詮釋項目式教學內涵
何為項目式教學?青島三十九中9個學科教師展示的示范課,深刻詮釋了其內涵。如化學學科的“青蒿素分子結構的測定——晶體在分子結構測定中的應用”,語文學科“老人與海主題展館設計——老人與海項目式閱讀與探討”,數學學科的“體育館高度的測量一一正余弦定理的應用”,物理學科的“改進拔罐裝置一一探究氣體實驗定律”等。各學科老師結合學科特點,將生活場景融入到學科教學,讓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學習有趣。
“可以看出,項目式教學非常注重學科核心知識的理解、應用、遷移、創新。項目式學習是在體驗中理解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體驗的轉換,并探究新的知識。”白剛勛表示。
對此,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李凱也非常贊賞項目式教學,認為三十九中的項目式教學“以立德樹人為根基,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重視情景引領,以問題為學習導向”,是最符合核心素養落地的學習方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