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西從未像現在這般自信而豪邁。
4月21日,第13期“局長與大V”茶座活動走進萊西。萊西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清源親自帶隊,通過對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等大項目的實地觀摩,為一眾網絡大V揭開了萊西轉型升級的冰山一角。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位于青島最北端的萊西存在感一直不強。
由于區位、生產力布局和城市空間梯次推進等多重原因,盡管萊西占青島市域面積約14%,但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與青島沿海區域還有著不小的差距。農業大市、農業強市,這是萊西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
所幸,局面正在悄然改變。
2019年,青島強勢發起15個攻勢,其中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和鄉村振興攻勢,把萊西推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抓住承接青島城區工業轉移的發展契機,加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機遇疊加,萊西果斷朝著青島北部高端制造業基地邁步。

引進青島市首個一線品牌整車全資質總部企業,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
攜手浙江萬豐共建萬豐萊西通航產業園,落地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打造國家級通航產業示范區;
中科曙光數創液冷產業創新基地項目開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晶圓項目主體完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制造成為萊西產業新增長點……
從成效看,高端制造業正是萊西提升存在感的那張王牌: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均居青島各區市第一。今年一季度增速仍穩居首位。

“萊西不是青島的‘后花園’,而是戰略的‘大前方’。”王清源擲地有聲地亮出萊西新的坐標定位。
站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戰略的風口,地處青煙威濰四市核心的萊西,在產業轉型升級破題的加持下,有底氣也有責任當好先鋒探路者。
可以預見的是,萊西當下立足膠東,結合自身的特點,創新路數和打法,率先試水萊西萊陽“雙萊一體化”,不僅將實現自我突破,更將為青島帶動青島北乃至膠東提供“萊西經驗”。
01、三個維度透視新萊西
青島的“南北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在嶗山區履職多年的王清源,對這種差距的感受更是深切。
中國的對外開放遵循的是由沿海到內陸梯次推進次序。在改革開放初期,各類要素資源均向沿海地區集聚。這客觀上使得青島南部沿海地區得到率先發展,而廣大北部內陸地區發展得不夠充分,尤其是平度萊西經濟實力不強,在全市存在感較弱。

“青島由南向北梯次發展是客觀規律。也正是這種客觀規律讓我們堅信,萊西將是青島最具潛力的區域。”座談會一開場,王清源就迫不及待展開地圖,帶領大V們,從三個嶄新的維度重新審視萊西。
市內產業產能轉移承接的維度。
制造業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制造業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文26次提到“制造業”。而發展制造業,離不開充足的空間載體。近年來,青島的制造業不斷由南向北梯次轉移已成為趨勢。
空間廣闊的萊西呈現明顯的“洼地效應”。
一年前,市南區人民政府、萊西市人民政府、深圳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這是青島區市之間不常見的合作發展項目,產業承接則是鏈接合作的關鍵。
市南區是青島市的核心區域,但近年來,市南的招商工作干得有些吃勁,因為可開發土地達到上限,有生產需求的企業基本不會落到市南。
反觀萊西,面積相當于52個市南區,作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具備優良的生態、環境、土地資源和產業發展優勢,承接制造業再適合不過。
不止是市南區,市北、城陽、西海岸、李滄、即墨等也紛紛向萊西伸出“橄欖枝”。
王清源篤定地表示,這一輪發展,即墨和膠州已經全面崛起,而突破平度萊西攻勢則是萊西發起進攻的號角,“萊西展現出后發優勢。”
市外招引鏈接的維度。
今年初,中科曙光數創液冷產業創新基地項目在青島萊西市膠東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這是萊西市招商引資史上頗有意義的大項目。“北京的大項目落到萊西,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王清源這樣說。
過去不敢想的事辦成了,高鐵功不可沒。
2020年11月26日,濰萊高鐵全線建成通車,從萊西乘高鐵到濟南由2.5小時縮短至1小時50分鐘,讓中午吃濟南把子肉、晚上到北京吃鹵煮成為可能,極大地拉近了與濰坊、濟南以及京津冀的距離,進一步擴大了萊西承接產業轉移的范圍。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戰略維度。
萊西地處青煙威濰四市中心位置,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中,理應發揮關鍵性的節點作用。
正如王清源指出的那樣,萊西是戰略的“大前方”,是核心。
近日,煙臺萊陽和青島萊西已經領先一步展開合作——打造“萊陽萊西一體化先行示范區”。今后隨著萊榮高鐵的建成通車,萊西將形成一市三站(萊西站、萊西南站、夏格莊站)四線(藍煙線、濰萊高鐵、青榮城際、萊榮高鐵)的半島鐵路樞紐格局,戰略地位再提升。
02、高端制造業這張“王牌”
把萊西放到更大的坐標系,用全新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重新審視,就不難發現,萊西提升存在感是青島發展的內在需求。
萊西擁有廣闊的腹地、重要的區位和豐富的資源,蘊藏著青島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空間。如果能讓這塊面積占全市近14%的土地繁榮起來,那青島的整體實力無疑將再上一個大的臺階。
提升存在感,關鍵要找準方向和定位。
青島的每個區市似乎都有自己的標簽:市南區是青島總部經濟最為集中的區域;提到嶗山區,就會聯想到金融集聚區;即墨有汽車產業新城;膠州市有上合示范區;平度是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
萊西呢?
一座城市的崛起,首先是產業的崛起。承接制造業產業轉移,這是萊西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萊西逐步確立了由農業大市、強市,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
“承接發展制造業,并不意味不加選擇的承接發展。既然我們是‘一張白紙’,培育引入新興產業、新動能更有優勢。”王清源一句話闡明了萊西選擇高端制造業的深度考量。

通用航空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是助推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
“局長與大V”現場觀摩的第一站,選在位于萊西市店埠鎮的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這所規劃總占地1374畝的學院,是萊西市店埠航空產業新城的重要項目,也是萊西布局航空產業的重點項目之一,已于去年9月正式辦學。


同年,投資20億元的萬豐萊西通航產業園啟動建設。“我們帶隊先后赴浙江三四次,才拿下這個項目。”王清源透露,萬豐航空來頭不小,曾收購世界領先通用飛機制造商——奧地利鉆石飛機。這單收購,讓萬豐完整掌握了被收購方擁有的全部技術和專利,一舉成為國內通用航空技術領域的佼佼者。項目竣工后,萬豐萊西通航產業園將成為飛機制造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再加上通航機場跑道完工,派珀飛機制造、賽捷公務機等一批產業項目簽約落地,萊西以航空教育為依托,以航空產業為核心,打造航空制造、通航運營等產業集群發展的國家級通航產業示范區的雛形已現。
王清源說,今年萊西有兩件大事,一是第一架鉆石DA50飛機將下線,二是北京汽車制造廠新一代212吉普車上市。前者代表萊西的通航產業,后者則代表萊西的汽車產業,都是萊西高端制造業的重要著力點。

去年7月,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有限公司整車制造總部基地在萊西開工。按照計劃,今年將有6款新車型下線,力爭到2023年下線車型達到17款。
作為青島市首個一線品牌整車全資質總部企業,北京汽車制造廠落戶萊西,不僅填補了青島整車總部企業的空白,更發揮出強大的龍頭集聚效應。目前,國軒電池、泰和興業、鑫和宇泰等40余家配套企業先后落戶姜山鎮,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達50%以上。
此外,生物醫藥、綠色建筑、石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加速崛起……
03、搭建職教特色“朋友圈”
主動出擊,不等不靠。鎖定高端制造業作為超車路徑的萊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3.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4.5億元,增長7%,稅收占比達8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2%,這幾項指標增速均居青島各區市前列。今年一季度,萊西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均居青島各區市第一。

但萊西遠沒到可以自滿的時候。
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疊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京青跨區域產業項目合作園區、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等重大機遇,形成了萊西城市發展的新風口。
抓住新風口,向建設大青島北部綠色崛起的典范之城發起進攻,意味著在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的道路上,萊西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創新路數和打法,取得更大的突破。
座談中,大V對萊西的創新思路展開提問和交流。
一座城市的發展中,產業和項目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生態支持。
在較短時間內吸引聚集人才,搭建人才鏈,設立高校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萊西行動迅速。上個月,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式揭牌;同月,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正式由萊陽轉設萊西,擬用校名“青島工程學院”;今年2月,青島綠澤美術學校順利開工;2020年11月3日,山東體育學院成功落戶萊西;2020年9月,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正式辦學;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萊西校區正在加緊建設中……
從這些快馬加鞭落地的高校項目中,可以看到明顯的職業教育特色。“選擇高等職教,是基于萊西的城市定位,做出的最切實際的選擇。”王清源直言,職業教育與就業關聯度極高。培育的畢業生將有效滿足制造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支撐產業的發展,同時,有效的就業又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進一步反哺城市。
務實接地氣的萊西在資金鏈的構建上則顯示出了更強的前瞻性。
早在2017年6月,規劃占地4.4平方公里的青島(姜山)基金小鎮落戶萊西。作為山東省內第一個基金小鎮,萊西的率先探索最初承受了頗多質疑。
就像大V的提問,這些基金對萊西的產業有支撐作用嗎?
“萊西的基金小鎮是一個投向寬松的平臺,對招商引資、產業發展有重要支撐。”王清源說,基金小鎮用財政引導基金,通過資本運作招商,發揮基金公司優勢,利用財政資金撬動民間資本吸引優質項目落戶,為萊西招商引資的同時,更為產業發展注入資本動能。
啟動不到四年時間,小鎮基金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基金集聚效應快速顯現,注冊基金類企業已達874家。
“從最初不理解,到現在不服氣”,萊西的基金小鎮迎著眾人的目光一路走來變得越發耀眼,憑借構建起的金融“生態圈”,發揮著基金助力企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的雙重作用,促進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的互動發展。
在王清源看來,今天的萊西與當年的嶗山區有諸多相似之處,過去都是從無到有。未來,萊西這座潛力之城能否實現從有到強的希冀,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