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3日訊 “目前已近四月末,小麥已進入抽穗期,我們都在加班加點,白天黑夜不間斷澆灌,爭取今年能有個好收成。”4月20日,平度市田莊鎮衛家莊村的田間地頭,當地正在灌溉的村民劉玉森說,而他們所用的灌溉設施,正是平度市農業農村局剛剛新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田水利設施發揮作用的縮影。平度市被譽為膠東“金糧倉”,糧食生產穩居全省縣級市首位,年糧食總產維持在140萬噸以上,占青島糧食總產的一半。近年來,平度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增效的重要抓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20余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近1億公斤,新增農田林網防護面積12 萬畝,農業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力顯著提高。

眾所周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質量高、推進快、惠民生,但后續管理工作長期未形成統一成熟的模式,各地都是“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部分設施因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損壞遺失等導致的無法使用問題較為常見,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群眾的正常農業生產,降低了農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滿意率。針對該問題,平度市快反應、快部署、快行動、快落實,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持續以查促改、以改促進、提質增效。

規劃先行,強化頂層設計。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大市,平度市已在項目建設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辦法。明確年度建設任務后,由農業部門牽頭,會同財政、國土、規劃等相關單位及各鎮街道,共同研究、共同協商、共同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優先將成方連片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等納入實施范圍,優先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經營的土地納入規劃范圍,確保高標準農田項目統一規劃、梯次推進、有序實施。
創新舉措,加強過程監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周期長、范圍廣,監管難度大,為此,平度市積極探索創新項目實施監管方式,確保以監管促質量。實行監理制和質量檢測制。聘請專業監理對項目進度、工程質量進行監督,對重點工程、關鍵環節和隱蔽工程進行旁站,嚴把質量關。從2017年開始,聘請質量檢測單位對進場原料、設備等按規范檢測,出具檢測報告,發現不合格的立即清除項目現場。建立項目監管系統,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提取項目現場資料,將單體工程實施前、實施中和實施后情況傳入系統,形成電子檔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過監理和施工單位督促整改到位。同時,邀請項目實施村莊村民代表提出施工建議,并參與工程施工監督,確保將項目打造成符合民意的民心工程。
快速反應,加快問題整改。從村民反映、實地調查情況看,管理資金不足、人員不足、制度不全是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續管理面臨的普遍問題,進而導致部分設備出現年久失修、失竊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田設施的正常使用。針對該問題,平度市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堅持快摸底,市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農業農村部門會同各鎮街第一時間對存在問題進行了調查摸底;快行動,各相關鎮街作為直接責任單位,對能夠即時整改的問題,即時進行整改,對短期難以整改的,按照項目設計和建后管護要求,第一時間制定了整改方案,按期完成整改任務。從3月份至今,已累計完成水利設施、電力設施等整改30處,對正在開展的春季復耕復產起到積極作用。
立足問題,建立長效機制。針對資金不足、人員不足等實際問題,平度市鼓勵各鎮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如該市南村鎮東辛莊村鼓勵村民成立東辛莊社區服務專業合作社,把生產路、水利設施和農田林網一并委托給該合作社管護,由于村民參與、管護到位,各項設施運行良好,合作社因灌溉、電力收費和林網收益扣除運行成本外還有結余,實現了項目設施運行、管護的良性循環。
下步,平度市將繼續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續管護機制,對于其中出現的可值推廣復制的典型做法,將積極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的好更要用的好,用的好更要管得好,確保項目真正能助力農業發展、農村振興、農民增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