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4日訊 今天,第三屆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牡丹芍藥賞花季在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西南莊村南側的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啟幕。本次賞花季期間,市民游客在賞花游園的同時,還可參與牡丹啤酒暢飲、古裝巡游、民謠音樂會等互動活動,欣賞國潮快閃舞蹈、古典舞、傳統戲曲等多項演藝節目,體驗春日里不一樣的時尚盛宴。
千余品種牡丹芍藥綻放
“作為北方沿海地區規模最大的牡丹園、國家級牡丹基因庫,園區牡丹種植面積約為750畝,已經從國內外引進了旭日、黃金輪、花香白、花王、花二喬、冠世墨玉、冠群芳等千余個品種的牡丹。”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4月下旬,園區內的牡丹開始逐漸綻放,將為游客奉上一場絢麗多彩的牡丹盛宴。

據悉,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由城發集團(青島)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運營,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1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投資1.5億元,規劃建設面積1500畝,規劃有國際牡丹芍藥觀賞區、世界牡丹芍藥基因庫、牡丹產業綜合服務區、牡丹芍藥培育基地四大分區,融合四季花景、田園風光、休閑農業、鄉村民俗等元素,種植牡丹、芍藥等約40萬株,已成為國內種植品種最多的專業牡丹芍藥觀賞園之一。

園區內早花、中花、晚花搭配種植,花期可以從五一堅持到六一,讓游客欣賞到不同花色、不同品種的牡丹和芍藥。漫步于牡丹花海中,邂逅滿園的芬芳,在悠然自得的鄉野花海間回溯本心……該園區自2019年正式開園運營以來,不斷豐富牡丹芍藥觀賞、親子娛樂活動、葡萄藍莓采摘、研學科普教育等文旅資源,實現三季運營,并先后舉辦了兩屆牡丹賞花季活動。4月底至5月底的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已經成為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的網紅花海打卡地。
“傳統演藝”交融時尚元素
走進油紙傘長廊,體驗江南水鄉的婉約靜謐;游覽七彩地插風車展、風箏展覽,重溫童年的樂趣。在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里,前來觀賞的游客不僅能欣賞千畝花海,還可以體驗運動、露營、采摘、研學等豐富多彩的游樂項目。

“園區利用小風車營造了七彩地插風車展,匯聚了形態各異的風箏進行展覽,游客可以帶著孩子釋放童真本性。”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說,園區還設有兒童游樂場,滑梯、搖擺船、旋轉木馬等一應俱全,將為孩子們創造與自然親密接觸的互動空間。

據了解,本次賞花季活動還安排了多項時尚表演活動。身著唐朝華服的演員,手把團扇、身著紗衣的不倒翁演員,將讓游客體驗“穿越大唐盛世的游園盛會”。此外,在古裝巡游活動中,漢服愛好者將身著歷代漢服快閃亮相,古風舞蹈、漢服秀、旗袍秀、民謠音樂會以及《牡丹亭》《貴妃醉酒》《梨花頌》等戲曲也將一一上演。

近年來,城發集團還深入挖掘牡丹產業,整合了各環節產業價值鏈。其中,在深加工產品領域,已經研發生產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精釀啤酒、牡丹護膚品等10余種產品,牡丹精釀啤酒更是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活動設置了“牡丹啤酒暢飲”環節,為游客提供品嘗和暢飲的機會。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也將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味蕾狂歡。
牡丹為媒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依托牡丹產業發展,以花為媒,融合大村鎮四季美景和特色農業,發掘當地龍馬文化,打造鄉村文旅綜合體,正全力助力鄉村振興。

為突出區域旅游差異性,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對當地人文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并通過手工藝、民俗及農事體驗活動,讓游客“看得豐富,停得下來”。此外,還通過農教文旅融合類田園綜合體項目的開發和運營,形成了“資本聯動,內容驅動,產業支撐,市場運作”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城發集團已集體租賃周邊7個村集體土地約1300畝,并優先聘用當地人員務工。其中,長期工作人員近100名,在用工高峰期接近300名,主要從事生產、種植養護、安保、保潔等工作,累計為當地農民提高就業收入近2000萬元。而通過定期培訓專業的管理操作技術,當地也逐步培養了一部分技術人才,讓群眾真正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下一步,城發集團將積極推進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建設,加強資源儲備,豐富園區旅游內容,結合藏馬山一帶旅游資源,聯動發展,積極探索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鄉村振興戰略。同時,重點發展旅游產業,逐步塑造牡丹產業品牌,輔以現代農業發展,努力探索實踐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努力將“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項目打成為青島全域旅游的新地標和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