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1日召開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青島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也是全國首個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意見》進一步強化政策集成,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組織保障等五部分提出28項政策措施,著力推進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
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鼓勵中小微企業參與直接融資,對在省內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我市非上市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年度累計直接融資額達到100萬元、低于500萬元的,給予10萬元獎補;年度累計直接融資額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20萬元獎補。對中小微企業通過債券市場實現直接融資的,按實際融資額的0.2%給予獎補,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對首次入選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山東省100強的我市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分別給予10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獎補。對首次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我市企業給予200萬元獎補。自2020年起,對首次入選山東民營企業100強的我市企業給予100萬元獎補。
深入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優化企業研發投入獎補,精準支持入庫的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按其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5%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
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我市企業,一次性獎補15萬元,并按其認定當年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10%再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對再次通過認定的,一次性獎補10萬元(同時符合企業研發獎補和高新技術企業首次認定獎補條件的,按最高標準獎補1次)。
自2019年起,對被認定為青島市隱形冠軍、山東省“專精特新”、山東省瞪羚和獨角獸的我市企業,分別獎補50萬元、30萬元、50萬元和300萬元;對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按省級獎補標準給予獎補。
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對實施技術改造并達到標準的我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設備投資獎補比例提高到16%,新增財政貢獻獎補比例提高到10%,單戶企業當年獲得綜合獎補資金總額不超過600萬元且不超過設備投資額的20%。
對我市“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新上設備投資額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技改項目,符合條件的,按項目設備投資額的20%予以獎補,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任務實施機制
對小微企業用自主研發的“專精特新”產品(技術)為我市家電、機械裝備、橡膠、汽車、軌道交通裝備、船舶海工、電子信息等產業重點骨干企業配套的,按其新增配套額的5%,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資金補助。
降低用地成本
支持中小微企業集約用地、集聚發展,鼓勵中小微企業退城進園,在全市工業園區規劃中預留工業中小企業的用地用房。鼓勵以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方式供應新型產業用地,產業用房可以按規劃批準的幢、層、套、間等可獨立使用、權屬界線封閉的空間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轉讓,為產業配套型、特色集聚型和創業孵化型民營企業提供充足發展空間。
加強創業載體建設
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科技園、小微企業園等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免費向應屆畢業生提供。對我市獲得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稱號的單位,按規定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