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要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通知》共從8個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加強宣傳教育引導、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保證體育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完善體質健康管理評價考核體系、做好體質健康監測、健全責任機制、強化督導檢查。
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
《通知》強調,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有條件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除了體育課外,《通知》還要求,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有鍛煉內容、鍛煉強度和時長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強度練習。
根據《通知》,中小學校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要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訓練。要構建完善的“校內競賽—校級聯賽—選拔性競賽”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等。
體育作業是體育課應有的一部分
《通知》中有一條為“學校要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提供優質的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
體育課為什么要布置作業?對此,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解釋稱,知識和技能的習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教會”之外還要“勤練”,這是布置體育作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
“不管是健康知識,還是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都需要練習,這是作為體育課本來就應有的一部分,過去我們沒有強調、不重視,現在要把它加進來。”王登峰表示。
探索將體育競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通知》明確,要把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評價考核體系;探索將體育競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參加體育競賽的,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進行評價。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測復核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真實、完整、有效地完成測試數據上報工作,研判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制定相應的體質健康提升計劃。
《通知》還提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指導工作,督促學校細化體質健康管理規定,積極推廣中小學校選聘“健康副校長”。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