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逛知乎的時候,刷到了一個問題:
點開回答,看到了各路姐妹互相安慰的場面,我突然也被擊中了。生活中的我也時常如此,太多次我的崩潰,都被別人定義成了“小題大做”。
回想我跟男朋友上一次吵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我男朋友眼中,我是一個對于小錯誤零容忍的人,不管多么小的事情,我都會嘗試將它放大,分析利弊,告訴他我的不適之處。
當然,這一番操作他認為實在是太夸張,甚至有些荒唐,小錯而已,沒必要夸張到殺人放火的地步。而我其實也沒想有罪推定他,只是想將每一個導火索講清楚,將問題解決在底線之內。
那一次吵架吵得我倆都很辛苦。他困惑于忘記倒掉垃圾桶這件事怎么就上升到粗心大意無法撫養后代了,我也不解于為什么他不認錯放任小錯誤發生,怎么就不能再自律一些。
事實上,這個架本來沒必要吵的。無非是我加班很晚,回家發現他答應好的事情沒有做,突然情緒化產生了一絲信任危機。而他忙著處理其他的事情,忘記了這件事,也沒有為這件事做任何解釋,甩了句氣話激化了矛盾。
兩個人在這件事上都各少了一句解釋,結果讓這個“小題”,突然就成了“大做”。
//
通常情況下,感情中的“小題大做”無外乎都來自于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溝通問題。就像我講述的吵架經歷一樣,雙方有誤會,差一兩句就可以解釋清楚的事,結果情緒在表達之前出現,導致矛盾激化;
而第二種,是安全感被打破。對方和女同事開一句過火的玩笑,讓你覺得他有出軌念頭。對方吵架時抽了自己一嘴巴,讓你覺得他有家暴傾向。合理的推測讓你開始擔心一段感情的未來發展。
所以,大多數“小題大做”其實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這個時候如果統統用一個“作”字來概括全部,那真的不合適,還是得找找真正的原因。
//
說到這兒,我其實很想推薦一下今年上映的這部反家暴題材的印度電影《耳光》。
電影《耳光》劇照。
故事的主線其實非常簡單。
男主原以為自己順利升職了,非常開心,把親朋好友都叫來家里舉辦了個大趴體。但沒想到突然接到電話,發現只是空歡喜一場,沒能如愿成為CEO,結果一時情緒失控,無處釋放,轉身扇了自己老婆,也就是女主一個耳光。
女主當場懵掉,完全不理解這個耳光為什么要扇到自己臉上。環顧四周,發現所有的賓客都沒把這個當回事兒,甚至婆婆還來指責自己沒照顧好賓客,沒有任何人站在她的立場上。
她跑回了娘家,但沒想到連自己的父母弟弟也沒站在她這邊。他們統統表示一個耳光而已,不要小題大做,還是家庭更重要。
甚至當她找了律師,希望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律師也同樣對于這一個耳光表示太過于夸張了,勸她放平心態回去過日子。
男主的狀態自不必說,雖然三番兩天請她回家,帶著禮物帶著請求,但完全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當女主再次提到那個耳光的事情時,男主唯一的表示只有“你有完沒完了”。
電影《耳光》劇照。
故事的結尾我就不劇透了,這個婚到底離沒離成其實在今天的主題下都不重要了。
只要女主說:我要是早知道他會無緣無故打我一個耳光,我絕對不會愛上他。
其他人就會說:過日子磕磕碰碰難免的,別太小題大做了。
只要女主說:或許在你們看來不嚴重,但發生在我身上,一件事情有多嚴重是我自己說了算的。
其他人就會說:他都來找你認錯了,回去吧,別太小題大做了。
所有人都秉著勸和不勸分的原則,無視一個耳光背后的可能性。沒人去思考男主情緒化的舉動,大家只在意著一個耳光而已,沒那么疼。
//
電影《耳光》劇照。
很巧合地是,這部電影講的故事和我朋友前段時間發生的事兒還有點像。
她和男朋友戀愛半年多,一直非常甜蜜,朋友圈戀愛秀個不停。但突然有一天,她跟我說她分手了,她男朋友打她。
雖然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事發突然,但其實她早就感知到了一些苗頭。起初,只是他倆吵急了,他男朋友會大力扇自己耳光來尋求她的原諒。她的心疼蓋過了恐懼,倆人就迅速和好了。
后來情況逐漸升級,她男友開始掐她脖子,說狠話威脅她,直到最后,開始拿家里的各種東西丟到她頭上,她險些受傷,她才徹底明白這個男人的暴力傾向有多嚴重。
不過,還好她都沒有受什么傷,止損的還算早。但她說,但凡最開始他扇自己耳光的時候,她能意識到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小題大做一點,也不至于后來受這么多驚嚇。
//
電影《耳光》劇照。
所以說真心話,我現在并不覺得“小題大做”是個多么“作”的事兒。它往往來自于一種恐懼感,對于安全感的恐懼,對于不信任的恐懼等等。
防微杜漸是我們處事時經常會做好的心理準備,為什么愛情里不可以同理操作呢?
只不過在我看來,以小看大的下一步并非是情緒化地處理,而是該冷靜想一想,這件事是該兩個人通過溝通來解決,還是自己趕緊遠離更好。
我時常覺得人的第六感是個很神奇的信號,它會幫你更早地感知到那些不安定因素。與其患得患失將信將疑,不如把崩潰的瞬間說出來。真正愛你的人會聽懂你的擔憂,而不愛你的人才會將小火苗燃成大火,燒盡兩個人的所有感情。
最后,再聊聊你“小題大做”的那些故事吧。你有沒有因為“小題大做”發現了什么,或者避開了什么呢?歡迎在評論區里聊一聊。
(當然,本篇文章并沒想讓大家在“小題大做”這件事上借題發揮的意思,一個人愛你也不是你任性的全部資本。解決問題才是重要的,任性和姨媽式情緒并不納入本篇討論范圍內啦。)
你有過這樣的“小題大做”嗎?你的另一半是什么態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