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7日訊 4月26日,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青島海關在保稅區進出境渠道查獲侵權套頭衫案入選,這也是該關查獲的侵權案件連續第15年入選全國海關典型案例。近年來,青島海關堅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理念,加大執法力度、深化執法協作,將打擊侵權違法行為與培塑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深度結合,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海關關員清點查獲侵權物品。
“從未缺席”的典型案例
2007年,中國海關首次發布上一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青島海關查獲出口假冒滌棉染色布案入選,自此以來,青島海關查辦侵權案件已連續15年入選全國海關典型案例,彰顯了該關知識產權保護執法效能。
“此次入選的案例,是海關關注新型侵權手段、積極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的成功案例,也是海關與公安機關深化合作源頭治理的典型案例。”青島海關綜合業務處知識產權科科長介紹,2020年4月,該關查獲福建某公司申報進口的一批9118件套頭衫涉嫌侵犯“Champion”商標專用權,公安機關據此線索,破獲了包括該公司在內的特大銷售假冒注冊商標貨物系列案件,搗毀售假窩點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余人,查獲了假冒名牌服飾30余萬件,涉案金額(以吊牌價計)達2億元。
梳理15年來入選全國海關典型案例的案件,都各有特色,從查獲侵權貨物品類來看,既有傳統行業服裝鞋帽、假發、輪胎、汽車配件等貨物,也有無葉風扇、電動平衡車等核心發明專利貨物,既有海關關際合作聯合查辦的案件,也有與公安等機關跨部門合作的代表。“部分案件的查辦,起到了‘查辦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的作用。”孫曉靜說,這也為政府部門源頭治理侵權違法行為及助推國內知名品牌產品“走出去”做出了貢獻。
“全員打假”的宣傳氛圍
在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中國重汽、美的集團等現身海關業務現場,為關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鑒別查獲能力;
在海關黨校中青年處級領導干部進修班,組織開展“世界知識產權日”專題活動,青島海關參訓學員與所在班級集中學習創新驅動發展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知識,交流知識產權風險布控和執法風險;
在位于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的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青島),海關現場解答企業疑問,并與參觀企業交流知識產權保護執法模式。
今年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后,青島海關組織多項宣傳活動,營造“全員打假”的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教育氛圍。“這個展廳從開館以來,共組織了各類法治宣傳活動510多場。”擔任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青島)講解工作的黃島海關鄭浩表示,目前展廳展出了全國各地海關查獲的侵權假冒商品樣品1300多件,同時設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展示區,體現了海關打擊侵權、保護創新的決心。鄭浩介紹,目前展廳已接待了國內企業及權利人、學校等社會各界人士以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觀者。
“有標必查”的執法能力
4月24日,青島海關集中銷毀了一批侵權機動車零配件,共計1476件,這些貨物是近期該關在執法現場查獲的,涉嫌侵犯了“一汽”“濰柴”“中國重汽”等商標專用權。
“目前我們的一線關員已形成‘有標必查,存疑必核’的意識,多次自主查獲涉嫌侵權案件。”參與此次銷毀工作的黃島海關肖健表示,這提高了海關的執法效能。
此外,青島海關通過科技手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自主開發、運用“商標識別”APP,解決圖形類商標標識查詢問題。查驗關員使用軟件對相關商標性標識進行拍照核對商標備案信息,對侵權嫌疑貨物,程序會自動提示“該商標已在海關備案,請核對授權信息”,查驗關員進一步登陸“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系統”核實企業是否在授權范圍內,通過智能識別提高查獲效率和鑒別能力。目前,青島關區主要的查驗業務現場都已推廣應用智能識別科技手段。
今年一季度,青島海關共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311批次,查扣侵權嫌疑貨物21萬余件,查獲批次數同比增長99.36%。(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通訊員 陳星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