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謀劃“四新”經濟發展
解決醫保和水利民生難題
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對我市農村水利建設、“四新”經濟發展、醫療保障工作等監督推進情況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7日訊 4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我市農村水利建設、“四新”經濟發展、醫療保障工作情況的報告。今天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市人大常委會對上述有關工作的監督推進情況,以及下一步持續監督跟進的工作安排。
提高農業用水效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市人大常委會對農村水利工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今年的監督計劃和工作要點。3月以來,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先后赴平度市和即墨區實地調研,聽取了市、區(市)工作情況匯報,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派出“小分隊”開展調查。
面對資源性缺水現狀,我市著力推進調蓄水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農村飲水保障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農村水利促發展、保民生能力持續提升。“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農村水利設施管護維修不及時,節水工作有短板,飲水安全仍存在隱患等。”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室主任劉旭東說。
為此,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意見建議:一是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水資源戰略性研究,統籌工業、農業、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用水需求,切實編制實施好水資源配置“十四五”規劃。二是抓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加強陸域水源建設,提高客水調蓄能力,同時加強本地水資源攔蓄和水系連通,推進中水回用和智能化水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三是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業節水工作,切實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鼓勵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推廣水肥一體化灌溉模式,提高農業用水效益。四是完善農村水利設施管護機制,堅持建管并重,明確水利設施管護主體,建立專業化的農村水利管理服務隊伍。五是加強農村河道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強河道清淤疏浚和堤防加固,提高行洪抗洪能力,加大對村邊小河道的治理,解決好農民家門口的水環境和排澇問題。六是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質量,減少輸水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推動“四新”經濟支柱產業集群化鏈條式發展
據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作室副主任周兆崗介紹,今年3月以來,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先后赴嶗山區、高新區等地實地考察,走訪“四新”企業,邀請政府部門和有關專家、企業家代表多次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建議。
從調研情況看,2018年以來,市政府結合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大力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經濟。三年間,我市“四新”經濟增加值由3301億元增加到4041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7.1%提高到32.6%,“四新”經濟總量、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但發展規模、速度、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我市“四新”經濟發展勁頭不足,創新驅動能力不強,政府服務效能有待提升,發展生態有待優化。
為此,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要系統、科學謀劃新產業布局,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并完善與市場高效對接的政策體系,統籌推進“四新”經濟快速發展。要狠抓工作落實,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項目落地年”的工作部署,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以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一批優勢存量企業,加速完成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引進培育一批具有滲透性、融合性、成長性和引領性的“四新”經濟重點產業項目,加速推動“四新”經濟支柱產業集群化和鏈條式發展。要注重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協同創新發展格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人才智力支撐,加快各類創新創業服務載體建設,激發中小微企業和創客的創新創業活力。要綜合施策,培育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梯度培育體系,打造適宜“四新”經濟企業生長的“熱帶雨林”,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落地提供實驗場景,在嚴守法律和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建立包容審慎的新監管模式,為“四新”經濟留足發展空間。
加強醫保基金使用監管,加大醫保改革創新力度
醫療保障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年初開始,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我市醫療保障工作情況開展了系列調研,召開醫療保障工作情況座談會,聽取市醫療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相關工作情況匯報,到市立醫院東院、西海岸新區等實地調研并聽取意見建議。
“從前期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市醫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醫保待遇支付逐年提高,醫保改革穩步推進,醫保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助力疫情防控成績突出,醫療保障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明顯成效。”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室副主任吳東山說,但是,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保需求相比、與醫保改革的目標相比、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比如醫療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醫保基金可持續性問題,三醫聯動不夠到位,醫保改革有待深入,藥品耗材集中采購以及公立醫院“零差率”帶來的短缺藥問題等。
針對這些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意見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醫保籌資機制,加強醫保基金使用監管;堅持實事求是,推動醫保政策制度精準落地;積極擔當作為,加大醫保改革創新力度等,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醫保問題,實現我市醫療保障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