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前,勞動教育再次成為熱議話題。近日,青島五十八中高一、高二的學生在中學生學農基地度過了一周時光。在田間地頭辨認野菜;在茶藝課上品茗;在林地養護樹木;培土、施肥……城里孩子走出課堂,在大自然中探索新知識,也在泥土清香中收獲成長。你家孩子會不會干活?你讓不讓孩子干活?勞動課帶給孩子什么樣的成長?

五十八中學生在播種玉米。
事件
學生“下鄉”探尋勞動樂趣
五十八中高一(4)班左伊冉在學農的時候第一次走進了豆腐坊。“沉甸甸的上下兩塊石墨咯吱一聲咬合在一起,離開了現代化的流水線機器,厚重的石頭給人以意外的親切感?!弊笠寥秸f,同學們親手去沫、篩渣、鹵水、壓制,在五十雙眼睛無限期盼的注視下,熱氣騰騰的豆腐新鮮出爐了。“做豆腐從始至終的過程就是‘沉淀’二字,像極了生命的歷程。濾去水分的虛偽和浮華,過往的一切凝固,時間終會塑造一個人的品格……”勞動過后,學生深有感悟。疫情防控常態化后,中學生固定的學工、學農實踐全面開啟。本學期,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教育中心、青島市中學生學農實踐基地將接待市內三區93所學校,47000余名中學生參加學工學農實踐教育活動。
近日,結合了勞動技能和體質監測項目的運動會在廣饒路小學校園里舉行。學生在跑道盡頭剝玉米、磨豆漿、剝花生,農家的尋?;钣嬜尯⒆觽兺娴锰貏e歡樂。讓孩子參與勞動,學校有許多特色課。棗山小學的專業教室里,學生烘焙糕點。春天學校安排櫻桃采摘,平日里有縫紉課、家政勞動課等。為了騰出時間,合理安排課程,棗山小學設計了勞動大課程和小課程。占用時間多的主題安排在中午12點半至1點半的午休時間,小課程則只用15分鐘,學生課后大掃除時間也有老師指導勞動技巧。

廣饒路小學的勞動教育課。
青島六十二中學生王麗娜,講述了在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學工課學做定格動畫的成就感?!岸ǜ駝赢嬀褪峭ㄟ^逐格地拍攝把抽象的事物變成比較真實的動畫,它在動畫片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我們組的任務是做垃圾分類動畫,同學們精心挑選了每一張圖片,最后自己編輯,加上片頭片尾,進行了字幕和音效的編輯,制造出了屬于我們的作品。 ”
青島西海岸新區富春江路小學教育集團(張戈莊校區)北校區有一塊籃球場大小的田地,播種、收獲主題的勞動課就在這里開課。播種、澆水、施肥、捉蟲都是學生要參與的環節。
聲音
別讓勞動教育課成“擺設”
盡管在勞動教育上做出了許多“首創”,但學生“不會干活”似乎仍是青少年的通病。“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分水果,有的孩子拿起香蕉直接吃,不會剝皮。平時在家,香蕉、橘子都是老人給剝好了才遞到孩子手里。 ”一位剛剛畢業,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驚訝于兒童缺乏勞動鍛煉。高中生不會系鞋帶、大學生把衣服寄回老家洗……這樣的個例背后是大多數學生缺乏勞動鍛煉。
上課沒有課時學,回家沒有時間練,是學生和家長反應集中的問題。 “孩子學校有勞動作業,上個學期是包餃子,我們就讓他捧著餃子擺拍了幾張照片上傳。”一位初三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做果盤、做烘焙、洗衣服,學校的勞動作業布置了不少,但她一樣也沒讓孩子真的去做,“哪有時間啊,周末輔導班連軸轉,中午飯都要提前買好,在車上吃,有時間就讓孩子睡個覺。 ”也有學生反映,勞動課雖然課表上有,但一學期下來,上不了兩次。 “我們學校勞動課教師都是兼職的,副科老師兼職勞動課老師還好,如果是語數英老師兼任,十有八九就被占用了。不過就算老師認真講,同學也在下面趕作業、做卷子?!睂W生有苦衷,老師也表示委屈。有老師列舉了學校的安全教育、藝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心理教育等等要開展的工作,表示,學校承擔了太多工作,哪一項都需要考核,老師們疲于奔命。
家長過度呵護也是勞動教育的攔路虎之一。 “不敢讓孩子進廚房,怕燙著。 ”五年級的家長陳女士說,孩子的勞動課教材上有整理內務、做飯這些生活必備技能,她認為很實用,但全家都不敢讓孩子回家實踐。采訪中,陳女士表示,身為“80后獨一代”,她自己也不會做飯?!皠趧咏逃霾缓?,說到底是意識問題,如果老師認為勞動不如多考幾分重要,家長認為干活兒耽誤時間,那孩子肯定不會得到鍛煉。 ”廣饒路小學大隊輔導員劉馨說,學校組織活動,孩子們比賽剝玉米,有過實踐經驗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次拿兩個玉米,相互搓,很快就能完成任務,城里娃拿到玉米是一粒一粒往下摳。劉馨表示,學校里勞動場景有限,能創設出來的環境還是不如家庭和社會豐富,勞動教育急需家長轉變教育理念。
有資深教育專家跟記者分享了自己孩子的成長故事:孩子在高一結束時學習狀態不佳,她拉著丈夫一起去找孩子的班主任尋求對策。沒想到班主任的“藥方”是——讓孩子回家干活。 “班主任說,孩子的桌洞亂糟糟找不出上課需要的書,草稿紙毫無秩序演算后找不到答案的位置,只有勞動能改掉這些壞習慣。 ”夫妻倆將信將疑地回家實施,孩子學習完之后,要負責刷碗、擦地、整理自己房間的工作,節假日還得做一頓飯。幾個月下來,孩子不那么叛逆了,開始理解父母平日的付出,慢慢找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觀點
勞動教育不只釘紐扣、縫沙包
釘紐扣、縫沙包……這些“70”“80”后在勞動課上學習的內容,現在的學生也在學,但花樣更多。有人工智能、城市建模、編程等現代科技領域的勞動教育,有陶藝、剪紙、絲網花、十字繡等傳統文化領域的非遺手藝,還有漁網編織、貝殼加工、標本制作等與青島本地海洋文化深度融合的職業技藝,以及烹飪、烘焙、面點、茶藝等生活技能。為了解決專職教師不夠的問題,授課教師除了學校任課教師以外,有的學校邀請校工師傅、家長志愿者、校外綜合實踐基地專項教師,以及民間藝術家、高校教授進課堂。
去年,以勞動教育為主導的綜合實踐教育集團成立。作為全國第一個綜合實踐教育集團,該教育集團由青島市綜合實踐中心、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平度市中小學生實踐活動中心等多機構共同組成,集團聚焦于勞動教育的發展與實踐,進一步完善教育的優質與均衡。學校缺乏專業指導老師與實踐基地的困擾將得以化解。
進展
青島勞動教育探索全國領先
國務院出臺了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面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青島早早就發現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994年,青島市開全國先河,提出“加強勞動教育,實現實踐育人”的工作思路,成立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教育中心。每年完成近3萬人次的綜合實踐教育和20萬人次的科普教育。建設中學生學農實踐基地、征集遴選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未成年人“社會課堂”、開發綜合實踐教育“飛地”等,去年整合資源,成立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肚鄭u市中小學生社會課堂管理辦法 (試行)》《青島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將勞動實踐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里,參加一次勞動引導學校、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
教材方面,青島組織編寫了全國首套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的《勞動教育(實驗)》教材和《青島市落實“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改變課后托管期間學生自習做作業的單一狀態,形成青島市特有的課內與課外完整統一的勞動教育教材體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