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8日訊 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上海如何通過航運、金融等要素市場的集聚發展,推動港口城市從“被動參與”到“主動配置”?今日,第三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走進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學習先進、交流經驗,助力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
航運研究機構是第三代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標志。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位于虹口區北外灘,由于該地處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航運要素集聚,與陸家嘴、外灘構成“黃金三角”,是上海開埠后中國看世界的啟航之地,也是近代中外文化的交融之處。得益于一代代港航人的不懈奮斗和經濟、金融、貿易等環境的優化提升,目前,上海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全球百強航運企業和國際航運組織在此集聚,海事法律與仲裁、航運融資與保險、海事教育與研發、航運咨詢與信息等服務能級進一步提高。

專業實訓干部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參觀。
數據顯示,在航運企業主體方面,虹口區航運企業從2007年的1600余家增長到現在的4700余家;以陸家嘴地區為重點,浦東新區注冊航運企業數近8000家。航運服務經濟不斷升級的背后,是金融業的服務加持。在航運金融方面,上海船舶險和貨運險業務總量達到43.7億元,在全國占比23.5%。其中,船舶險在全國占比超40%,貨運險在全國占比約15%,國際市場份額僅次于倫敦和新加坡。《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已經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初步構建起功能完備的國際航運中心。
專業實訓干部張陽來自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 ,他說:“航運和金融與生俱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青島在支持航運金融業發展方面已經做出了一定探索,建議借鑒上海市打造航運金融產業生態的經驗,優先抓住航運保險機構、航運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關鍵平臺建設,構建完善的航運金融全產業鏈服務體系,促進航運服務企業成群、產業成鏈、要素成市。”

專業實訓干部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座談交流。
座談中,國際航運研究所所長張永鋒指出,青島在區位和港口條件上具有打造東北亞航運中心的突出優勢,建議在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上繼續優化,特別關注龍頭企業背后的資源鏈、產業鏈,根據企業的問題和需求開展專項研究,提出最具競爭力的支持政策,特色化打造航運產業集群。
專業實訓干部孫云潭來自市海洋發展局,他首先就研究中心對青島實訓隊的支持表示感謝,隨后介紹了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經略海洋攻勢等有關作戰方案的規劃打法,希望研究中心充分發揮引領港航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密切關注青島,加強交流、拓展合作,提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袁稹(中)、張陽(右)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專業實訓。
來自大港街道辦事處的專業實訓干部袁稹說:“目前,市北區正迎來RCEP試驗基地建設的重大機遇,能在這個關鍵時刻來上海實訓,更多了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更加珍惜實訓機會,學深研透上海在國際經濟、航運、貿易、金融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精準對接上海現代服務業資源,努力將實訓成果轉化為RCEP試驗基地建設的實際舉措,放大航運、金融、貿易耦合效應,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