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命需要多久能創造奇跡?剛滿37+5周的小平安,用了整整100天。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新生兒科,剛吃完奶的小平安伸伸懶腰睡著了,睡夢中還不時咧著嘴微笑。這笑容,如天使般撫慰著醫護人員的心。100天,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澆灌下,23+4周出生、脆弱如水晶般的超早早產兒頑強成長。4月28日,她將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回到溫暖的家,開啟美好的人生。據介紹,出生時僅450克的小平安,也成為目前山東存活的體重最輕、胎齡最小的新生兒。
一年前,威海的王女士(化名)懷上了小平安,帶著憧憬種下希望的種子。因為王女士結婚多年懷孕5次,前4次都以流產告終。此次懷孕3個月的時候行宮頸口環扎,夫妻倆把所有希望傾注在這個新生命上。對于他們來說,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一種美好,那一定是孩子帶來的。

還沒等來新生的喜悅,孕23周的王女士就胎膜早破,用上促肺發育和預防腦損傷的藥物,保胎3天后被救護車緊急轉送到山大二院,23+4周的時候他們的“公主”小平安就出生了。剛出生的小平安有嚴重的宮內感染,體重僅450克,皮膚薄如蟬翼,渾身青紫,整個身體還沒有成年人的手掌大,呼吸微弱,有輕度窒息。產房急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保溫、復蘇、轉運、新生兒團隊救治、專人護理……環環相扣,醫護人員的每一個動作比以往更輕柔、更堅定。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朱曉波說,超早早產兒很珍貴,是整個家庭的未來,需要更溫柔的呵護。
離開母親的身體,小平安需要獨自面對世界。可她太弱小了,全身臟器未發育成熟,就連自主呼吸都還無法做到。于是,一場生命的抗爭就在小小的保溫箱里悄然進行著。

皮膚沒長好,沒有血管,就用臍帶建立靜脈和動脈導管,一邊給予源源不斷的輸液營養,一邊持續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引起的腦損傷;無法自主呼吸,那就依靠呼吸機一次又一次完成吸氣、呼氣,不停歇地與這個世界交流。
出院后的王女士租住在醫院附近,一有奶水就拼命地擠。她堅信,孩子一定在拼命生長。出生一周后,小平安終于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吃”上了母乳,她的胃腸道還沒發育成熟,護士就一滴一滴地將母乳打進她的胃管,小心而謹慎,一天光喂奶就要進行6次。
21天后,小平安第一次撤下呼吸機。看著她略顯費力的呼吸,這讓大家懸著的心稍稍放下。撐了10天,為了呼吸,小平安似乎用盡了力氣,只能再一次上呼吸機。不斷撤機、上機,大家驚喜地發現,撤機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小平安的力氣一天天變大了。

小平安度過了兩次感染、多次肺炎,因為早產視網膜病變,醫生還為她進行了雙眼玻璃體腔注藥術。幸運的是,每一次都化險為夷。她就這樣頑強地跨過了“呼吸關”、“喂奶關”、“感染關”,撤掉了呼吸機,實現了自主吮吸,一天要吃12次奶,達到了足量喂養,身體也在一天天變高、變胖。如今,她已經白胖白胖的,眼睛還會眨巴眨巴,可愛極了。為了迎接小平安回家,他的爸爸早早將家里里里外外清洗消毒,媽媽也跟著新生兒科護士學會了護理方法。不過,出院后每隔一段時間,小平安還是需要回到醫院復查眼睛。
100天,漫長的等待。如今的小平安,糾正胎齡達到37+5周,體重2700克。對于她來說,新世界的大門正緩緩打開。

記者 支毅 通訊員 王厚江 林雨 攝影 劉愛虹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