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8日訊 日前,青島科技大學化學院生態化工過程與技術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人才團隊教授王磊、特聘教授吳則星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馬天翼等團隊合作,在電催化能源轉換領域取得最新進展。
據悉,該團隊以價格相對低廉的Bi和Sn為研究對象,設計了一種全新的非貴金屬氣凝膠,構建的三維多孔Bi-Sn氣凝膠之間的界面耦合作用及其電子相互作用等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氫能因其清潔、可再生的優點而被認為有望取代傳統的化石燃料,其中電解水制氫是一種綠色、高效制備氫氣的途經,而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對于提升催化效率及降低能耗至關重要。應用化學腐蝕方法在泡沫鐵(FF)基底上可以快速合成無定形RuO2修飾的FeOOH納米片(FF-Na-Ru)。該FF-Na-Ru催化劑具有顯著的HER活性和全水解性能,并可由間歇性陽光、風能和熱能等可持續能源驅動。與傳統的水熱法和電化學沉積等方法相比較,化學腐蝕具有能耗小、效率高、安全性等特點。該研究所提出的設計策略在實際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為合成高效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