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日訊 今天,為期4個月的伏季休漁正式結束,停靠在膠州灣各碼頭上的數百艘漁船啟程黃海海域,數天之后,新鮮的海產品將擺上廣大市民的餐桌。
“整整提前準備了十天,最主要的就是往船上上網,吃的喝的也準備齊了,比在家吃得都好。船上面有三個冰柜,肉和菜全部裝滿。”9月1日上午,紅島街道前陽村的韓德強早早來到紅島漁港碼頭,趕在開海當天出海捕魚。因為出海捕魚事關一家人的生計,所以他的準備工作也做得十分細致,出發之前特意在船上加掛了“一帆風順”的旗子,討個好彩頭。
韓德強的船長31米、寬6米,和附近幾個村子漁民的船組成了編隊,大約有十條船,路上好有個照應。從紅島漁港出發,大約20個小時就能到榮城附近海域打漁的地方。“主要是捕撈海鰻魚,一般一到兩個月才能回家,船上載了滿滿20噸柴油。一年就干這幾個月,其他時間在家休息,所以更要賣力干。”韓德強說,“去年的捕獲量還行,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有所下降,魚的價格預計也將隨之下降。”
中午12點一過,等待了四個月的漁船紛紛駛出碼頭,長長的船隊擺成一字型,魚貫穿過膠州灣跨海大橋,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大家都盼望著今年有個好收成。
同村的王學崔作為一個有著30多年打漁經驗的老漁民,也提前作好了充足準備。“去年捕鰻魚,兩個多月釣了三萬多斤,有收購船跟著,直接收購。收購價二十六元一斤,今年還是釣鰻魚。”王學崔說,“今年的漁獲量不好估計,但價格可能要有所下降。船上有6名工人,一般是晚上捕撈六七個小時,白天睡覺。捕到魚后,我們在船上就可以現吃活魚,只需要簡單燉燉就行。”
漁民們表示,在海上最難克服的就是風浪,有風的話,船就要進港。為確保漁民出海安全,城陽區漁政部門也實行海上執法工作進行常態化管理,對出海漁船進行嚴格的安全生產檢查,保障漁民和漁業資源安全。
城陽區海洋發展局副局長王國貴介紹,城陽區共有漁船501艘,其中捕撈漁船470艘、運輸漁船31艘,分散停靠在全區50處漁港、碼頭、停船點。開海前,已先后組織漁業船員培訓7期、700余人,組織漁船船東、船長和各級漁業安全監管人員輪訓5期、800余人,以提高船東、船長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同時,組織漁船查找隱患,督促漁船做到證書齊全有效、船舶檢驗適航、船員具備資格,并且全部持證山崗,以保證漁船平安出海。(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