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贊譽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勞模之于青島這座制造業名城、創業城市意義非凡。正是有了一個個勞模的敬業愛崗和精益求精的創新創造創意,才成就了青島品牌之都的美譽,挺起“青島制造”的脊梁;也正是在這些勞模的影響和帶領下,青島才能有充足的底氣提出打造工匠之城、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塑造“青島智造”的輝煌。
4月29日上午,青島市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表彰大會上,獲得表彰的2021年度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先進工作者代表著工作服陸續登臺領取獎章和榮譽證書,中國重汽集團青島重工有限公司電焊工丁進等152名青島市勞動模范、中共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于慎澄等48名青島市先進工作者的姓名被載入青島杰出產業工人的名錄。

這些受表彰者跟此前的一批批榜樣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營造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
他們是精英、是楷模,以今天為新的起點,他們承載著青島壯大實體經濟、創新型城市的光榮與夢想,奮進新征程、創造新奇跡。
01、70年來,青島涌現出2.5萬人次
全國、省部、市級勞模
青島是一座有著光榮工運傳統的城市,更是一座蘊含勞模精神底蘊的“工匠之城”。長久以來,伴隨著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各條戰線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先后涌現出郝建秀、張瑞敏、許振超等一大批勞模工匠,在青島發展史上書寫了璀璨篇章。

發言中,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細數了自己和疾控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沖在前、不畏懼的不平凡經歷,他們用專業、嚴謹和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助力了全市的抗疫工作。“每一場戰疫都承載著無數疾控人的奉獻,我們一直在堅守?!?nbsp;

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在大會上發言
全國勞模王艷,又是一位普通的勞動者,她在33年的職業生涯中,扎根三尺架臺,練就“一口清”絕活,自編導游圖、街區畫冊、安全行車導則;連續16年當班中秋、除夕等節日的午夜末班車,用責任和愛心演繹出了許多“不平凡”?!拔乙呀浻洸磺逵卸嗑脹]和家人一起吃一頓年夜飯了,我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了我的崗位上?!蓖跗G在發言時如是說。
管延安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沉管安裝團隊首席鉗工,他在發言中回憶了自己投身港珠澳大橋這座圓夢橋的日夜奮戰經歷,“一年四季,一瓶小小的藿香正氣水就是我們的防暑良藥?!痹谒凸び训膴^戰下,讓超級沉管在12米海底實現厘米級精確對接,完成了在業內人士看來難度系數不亞于“神九”與“天宮一號”對接的超級工程,讓“青島工匠”在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中熠熠生輝,“大橋建成那一刻,我忍不住吶喊‘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沉管安裝團隊首席鉗工管延安在大會上發言
青島市總工會給出的數據顯示,自1950年黨和國家首次表彰勞動模范以來,全市先后涌現出2.5萬人次全國、省部、市級勞模,現在世的全國勞模154人、省部級勞模1292人、市級勞模6962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集中展現了青島廣大職工勇攀高峰的堅定志向和堅韌品格。
觀象君仔細梳理這些數據發現,這些勞模與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制造業發展相得益彰。
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勞模絕大多數是以工人、農民為主的體力勞動者,他們身上透著的是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社會開始發生急劇變化,勞模的范圍突破了單純生產范疇,勞模結構拓展到了交通運輸、財貿、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新聞等行業。
這之后,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一系列重要論斷下,專職技術人員、“知識型工人”和優秀企業家也進入了勞模行列,科技界開始涌現出杰出的代表。
進入21世紀后,勞模所涵蓋的范圍更加廣泛,互聯網等新興行業興起帶來了勞模結構的變化,知識型、科技型、創新型人才愈來愈多,多樣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并與經濟發展的特征越來越契合。同時,知識型、創新型人才,新型技工的比例在每年勞模評選中都在提高。從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術結構看,專科及以上占比逐年提高。
眼下,青島正積極順應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術的浪潮,搶抓機遇,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對制造過程實現精密控制的智能制造領域的杰出產業工人也競相涌現。如多次斬獲世界大獎、青啤集團研發帶頭人尹花,微波毫米波測量技術及儀器的科學家年夫順等。
02、勞模工匠與青島互相成就,
創出多項青島效率、青島奇跡
202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24萬億元,增長3.7%,總量居全國大城市第13位、北方城市第3位。今年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3037億元,同比增長1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7.8%,呈現出良好開局態勢。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勞模工匠群體的團結奮斗、頑強拼搏。他們積極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用辛勤勞動的汗水和創新創造的智慧給青島這座城市做出最美的注腳。
而這樣的因由早已存在。
“上青天”的輝煌時期,是郝建秀創造的“細紗工作法”,使皮輥花率降低到0.25%(當時全國最好的紡織廠皮輥花率在1.5% 左右),看車能力由300 錠提高到 600錠,實現了青島棉紡織工業的增產增效。

得益于青島的天然港口優勢,許振超將自己的名字與新時代杰出的產業工人緊密相連,他先后六次打破集裝箱裝卸記錄,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贊嘆,讓“振超精神”名揚四海。
傳承于“振超精神“,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青島港口上又崛起一支時代楷?!斑B鋼創新團隊”,他們用3年半的時間自主攻關建成了中國首個全自動化碼頭,為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全方位突破,用奮斗擘畫出世界自動化碼頭領域的“中國身影”,用創新推開了未來港口的大門。

是青島的產業基礎成就了他們,也是他們用自己的思考、體悟、實踐、絕活、科研成果、創新創意讓世人驚艷,讓外界每次提到他們時,都與青島這座城市緊密相連,也讓青島的城市內核里無法缺少產業工人這一要素。綜觀全市,如今高速列車、機械裝備、家電、汽車、電子信息、紡織、集成電路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規模都超過千億元,又接續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隨著那聲‘滴’聲,當腳邁上勞模通道時,心里是自豪的,這是城市對我們的認可和關懷?!边@是青島的勞模走過全國首條機場勞模VIP通道時的感慨。
在他們為城市奉獻之后,為了更好地服務他們,青島用一年時間將8000多名市級以上勞模信息全部錄入勞模區塊鏈系統,依托此系統,在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地設置勞模VIP通道,注冊勞模的信息被識別后,可免費享受這些場所提供的VIP服務,此舉是全國首創。
溫暖不止這些,更體現在暢通機制讓勞模工匠人才成長上。
為了進一步優化技能人才生態發展環境,著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技能人才隊伍,此前,青島以市政府名義“頂格”出臺了《關于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推動服務管理舉措覆蓋技能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使用、服務全鏈條。
同時,青島也在逐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和專項培訓計劃,建立起“11+8”(培訓政策覆蓋11類人群,配套推出8類培訓項目)的培訓政策體系。2020年9月,針對工業互聯網職業技能提升,青島更是首次推出專項培訓政策,按照每培訓合格1人最高不超過2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
《青島市關于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見》聚焦工業互聯網,向下覆蓋各行業各領域,向上承載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緊盯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技能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從獎勵激勵體系、工作支撐平臺、收入分配改革、頂層制度設計、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15條具體意見,覆蓋了技能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使用、服務全鏈條。
在15條工匠之城建設的主要任務中,著墨最多的是實打實的獎勵激勵?!耙尮そ场a業技能人才真正有身份認同和職業自豪感,首先就要在物質基礎上給予其相應的提升。”青島市人社局職建處負責人說。
03、放眼未來:弘揚“三種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精雕“工業金花”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同時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加快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企業、建設國家質量品牌示范區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工匠、勞模們的積極參與、創造奉獻。
與這些目標相通的是,兩年前,青島就出臺了《關于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市技能人才突破11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35萬人,重點支持培養引進技能大師100人、首席技師500人、產業技能領軍人才1000人、“金藍領”骨干技能人才10000人。
今年將命名“青島大工匠”10-20名、“青島工匠”40-80名,全市新增命名各級工匠不少于200名,選樹命名3名青島大工匠、20家市級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并給予政策、資金的支持,充分發揮典型引領帶動作用。

勞動者素質對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為此,青島注重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完善勞模政策,提升勞模地位,落實勞模待遇,努力為勞模全面發展、建功立業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為了給予工匠充分的空間和舞臺,讓工匠們發展得好,且有事干、干成事,青島堅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成長成才體系、獎勵激勵機制、產教研融合機制,助力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擦亮“工匠之城”的金字招牌。
2018年,青島率先在全省范圍試點打破了“兩條通道”之間的限制,實現職稱、職業技能“貫通互評”。換句話說,高級工、高級技師可直接申報“工程師、高工”,而且不看論文、學歷,看實際業績,把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評定作為職稱評審重點。
此外,破除技工院校畢業生身份限制,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職稱比照認定制度,推進技能人才與學歷人才融合培養。通過完善就業準入、用人評估和激勵表彰三類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傾力打造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支持企業建立一般技能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兩線并行評價機制,并探索推行權威專家認證、薪酬認證、業績認證、絕技絕活認證。
得益于這一系列打造“工匠之城”的謀劃和部署,青島才持續不斷地涌現出職業技能突出、創新能力強的產業人才典型示范。而現在正在奮力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打造創業城市的青島,未來必定是一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加迸發的城市,必定是一個各類創業主體都能找到創業機會、實現創業夢想的城市。在這樣一個藍圖下,勞模、工匠們自然不能缺席。
勞動托舉夢想,奮斗書寫華章。在業已奏響的“咱們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下,我們也期待會有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制造高手、創造達人脫穎而出,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和先進制造業強市標配起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
作者 | 劉萍 攝影 | 樊蓉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