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知識“定價” 給創新“賦權”
嶗山區:厚植知識產權沃土,構建新發展格局

■青島國際創新園。

■2019年11月,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的甘露特鈉膠囊獲批上市,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
全市首家國家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正式落戶,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同打造知識產權服務聯合體,“知識產權在線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并與嶗山區云商大數據平臺實現對接……
近日,嶗山區重鼓響錘,實招迭出,在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方面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近年來,嶗山區立足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優勢,積極探索并實踐適合于自身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唯一區縣級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換屆大會召開。
完善創新生態環境 賦能創新主體
嶗山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4家。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經濟效益和價值實現的關鍵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為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2020年,嶗山區根據工作實際,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扶持政策,鼓勵強化知識產權的運用,在全省率先出臺首個區縣一級專利質押貸款擔保費補助和知識產權證券化支持政策,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融資功能,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問題。
實施重點企業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支持以海爾、歌爾為代表的骨干企業集團發揮集群優勢,創造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專利池),組織12個項目申報2020年青島市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專利池)項目,占總數的52%;其中8項獲市財政資金資助,占全市資助總數的66.7%。實施專利導航創新工程。鼓勵科技創新型企業通過專利導航明晰發展路徑,海通機器人“SLAM自主導航智能物流機器人專利導航”等5個專利導航項目獲市知識產權局立項支持,占全市立項總數的四分之一。
創新采用“線上申報”和“填表申報”方式落實政策。2020年針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在落實知識產權政策時,在全省創新采用了“線上申報”方式,企業只需提供簡化的電子材料,對可以通過檢索獲取的信息采取“填表申報”,極大方便企業。2020年組織兩批區級知識產權扶持資金申報工作,資金合計1700余萬元;爭取青島知識產權獎補資金4300余萬元,涉及企事業單位175家(次),占全市撥付資金總額的46%,為企業盡快渡過疫情難關提供強力支持。
經過持續努力,嶗山已成為青島極具活力的科技創新區,是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全省首個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先后培育了海爾、特銳德、漢纜等一批自主創新企業,擁有上市公司13家,全區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占全市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領跑全省;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12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6倍,全省的26倍,和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區、杭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同屬國家第一梯隊。

■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華仁藥業研發現場。
織密知識產權保護網 擦亮營商環境金名片
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打造知識產權先行區,必須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嶗山區發起成立全省首個“興商護航聯盟”,打擊侵犯聯盟成員假冒侵權案件,聯合兄弟區市市場監管部門打掉一批仿冒聯盟成員——華東葡萄酒的黑窩點;2件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口罩案件移交公安機關查處,有效遏制惡意侵權行為;與市公安局嶗山分局經過8個多月的努力,聯合偵破王某平等人特大跨國制售假藥案,案值達3.87億元。
目前,嶗山區已建立起知識產權保護司法與行政聯動、區市聯動、跨區聯動機制,知識產權大保護體系初步形成。2020年,嶗山區發明專利授權3449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4214件,繼續保持全省首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12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位居全國前列;注冊商標申請件數9821件,注冊件數5834件,全區有效商標注冊量2.8萬件。擁有馬德里國際商標399件、中國馳名商標23件、省著名商標44件、市著名商標58件。企業平均注冊商標、馳名商標擁有量均居全市前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的應運而生,折射的正是嶗山保護知識產權帶來的良好創新環境。2020年,嶗山區持續強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執法“藍天行動”和“鐵拳行動”,對9家專利代理機構、13家商標代理機構進行了“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抽查;針對疫情期間假冒口罩等知識產權違法案件抬頭趨勢,重拳出擊,查辦案件10件,罰沒款13萬元,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形成有效震懾。
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和聯盟作用,組建全省首個區縣一級的知識產權保護協會,2020年完成嶗山區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換屆選舉工作,吸納知識產權保護重點聯系單位成為會員單位。協調協會成員——青島清泰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牽頭成立嶗山區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聯盟知識產權服務專委會,為聯盟成員提供專業知識產權服務。
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系列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先進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結合“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等主題活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開辦“云端”知識產權課堂,聚焦企業的需求和困難,組織政策宣講、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培訓、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防控等各類活動10余場,參與800余人次,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營商環境。

■嶗山區舉辦知識產權主題講座。
強化產出導向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與貨幣、地產、設備、廠房等有形資產一樣,可以作為資產進行出資、增資和融資。2020年,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60億元,在總量全市第一的基礎上實現50%的增速。嶗山區的技術交易額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嶗山區不斷豐富知識產權服務業態的結果。
為知識產權“定價”。知識“有價”,創新才能無限。嶗山區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切實解決中小企業企業融資難題。增強科技金融服務。支持股權融資,完善“種子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產業育成基金”投資鏈條,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債權融資,鼓勵銀行開展“科技貸”、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政銀保”等業務,完善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出臺專利質押貸款補助政策,鼓勵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方式獲得融資,累計為企業爭取貸款1.9億元,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青島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遺傳所等高校院所以知識產權作價出資入股形式在嶗山區成立企業,加速專利成果從高校向民間轉化。青島科技大學和青島大學兩所駐區高校入選《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
為創造行為提供最貼心的服務。針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方式單一、專業人員缺乏、管理經費不足等難題,實現寓服務于監管、為企業提供便捷知識產權管理工具,嶗山區市場監管局將全國首創的云商大數據平臺與“知識產權在線管理系統”打通,企業可一鍵獲取專利、商標、版權等多維度知識產權管理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嶗山區充分依托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資源優勢,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咨詢、代理、培訓、法律、商用化等全要素的服務,年均托管企業400余家。通過該項服務,中小企業的技術得到更為完善保護,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不斷保值、增值,提升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依托巨峰創業大廈、青島國際創新園等載體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蓬勃發展。積極引進各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資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濟南代辦處青島分理處、中國(青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青島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相繼落戶嶗山,為嶗山區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全區集聚各類知識產權服務(分支)機構170余家,涵蓋知識產權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等服務業態。其中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方面,嶗山區集聚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培育)機構6家,國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創建)機構5家,數量居全市首位。近3年來累計托管小微企業上千家(次),培育知識產權貫標企業200余家,新增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試點企業9家。
用項目托起明天的希望。強化知識產權密集產業招商工作,加快高端項目聚焦。將“雙招雙引”作為知識產權工作的“第一戰場”,開展陪伴式招商服務,推動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泱深生物項目落戶并正式運營,目前公司已在嶗山區構建包含253件發明專利的生物醫藥專利池,形成“專利布局+專利轉化”研發創新產品獨特模式。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信息化水平。推動青島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獲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占全省獲批總數的40%,為高校知識產權提供全流程的服務,支撐高校協同創新和優勢學科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將高校院所、國有企業等科學儀器設備及設施納入青島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滿足相關單位研發需求。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為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轉化提供全方位、全鏈條的服務。
近年來,嶗山區以扎實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和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建設為主線,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先行先試,促進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保護和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嶗山區共獲金獎2項,優秀獎12項,占全市獲獎總數的50%,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

■嶗山區市場監管人員檢查口罩商標使用情況。
先行先試,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知識產權與創新密切相關。追溯嶗山區發展歷程,創新一直都是經濟提質增效的領速引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事關嶗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事關嶗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嶗山區將圍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和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建設,在加強知識產權平臺建設、提升知識產權質量、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四個方向實現突破,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在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知識產權平臺向“重運營”方向突破。著力推進海爾“中國智慧家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通過專利培育中心、運營中心和標準化中心的打造,整合技術、專利和標準的資源,形成以創新為主要使命的協同創新生態,促進高價值專利的培育和運營,推動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加快嶗山區海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爭取年內獲得市局認定。
推動知識產權創造向“高價值”方向突破。一是以提高專利質量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等方式鼓勵高價值專利創造,同時圍繞培育未來產業進行專利布局,提高國際專利申請量,推動知識產權從“量”到“質”轉變。二是進一步簡化知識產權政策申報材料,對發明專利授權信息、維持信息等可以通過檢索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業提報發明專利證書復印件等材料,知識產權創造獎勵政策實現“填表申報”。
推動知識產權運用向“重效益”方向突破。一是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新模式,充分依托嶗山區的金融產業聚集的優勢,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力爭年內推出首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同時,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破解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鏈條。加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引進和培育力度,針對專利運營、專利預警等薄弱環境,引進或培育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打造全板塊、全鏈條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三是支持高校院所專利成果向科技型企業轉化,對高校院所以專利作價入股科技型企業給予支持,聚焦“產、學、研”創造運用,進一步激發源頭創新。
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向“大保護”方向突破。一是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以司法行政保護和行政保護為支撐,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為補充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二是以查處假冒商標、假冒專利為重點,開展專項執法和聯合執法,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向“嚴保護”、“快保護”方向轉變。三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的紐帶作用,支持行業協會聯動服務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全周期知識產權服務,服務企業創新。
(梁太宏 王廣傳 田 強 崔維兵 季晨雪)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