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藝謀執導,張譯、于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余皚磊等主演的諜戰片《懸崖之上》于4月30日在全國公映。影片故事背景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地區展開反人類實驗,為了獲得這些犯罪證據,共產黨派出四名特工,秘密前往東北執行“烏特拉任務”。但由于叛徒出賣,四人還沒到目的地,就已經被特務盯上,身處險境。
該片改編自全勇先的原創故事,2012年他編劇的《懸崖》獲得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該劇也成為國產諜戰劇中的一個標桿。電影《懸崖之上》沿用了劇中一部分人物角色,以1930年代發生的部分史實為依據,編織了一個全新故事。從故事脈絡上講,《懸崖之上》算是《懸崖》的“前傳”。

作為張藝謀導演生涯首部諜戰片,《懸崖之上》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制造懸念上,而是將重心放在刻畫人物和情感上,更注重特工人員的情感表達,有兒女情長,也有骨肉親情。為了制造出凜冽嚴峻的氣氛,全片幾乎都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拍攝,呈現出一種“黑白灰”的美學世界。很多觀眾看完影片評價該片是“《風聲》之后最好的諜戰片”。
積雪太深演員無法走位,哈氣生動值錢
《影》有大量的雨戲,《一秒鐘》有很多沙漠場景,《懸崖之上》則全片都在下雪。這是張藝謀導演一直以來追求的極致美學風格。
如今電腦CG技術,完全可以在棚里完成雪景的特效,拍攝的便利可以在任何地方實現。但張藝謀導演依然堅持實景拍攝,拉著劇組跑到黑龍江雪鄉,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條件下實景拍攝。導演認為,《懸崖之上》故事的核心是“犧牲”,有一種凜冽的,嚴峻的氛圍,必須把這種氛圍創造出來,讓演員和觀眾身臨奇境,才能達到刻畫人物的力量,產生一種“外冷內熱”的情緒氣氛。

外景拍攝,除了最后特工完成“烏特拉”行動后,出現了太陽,其他時間都在下雪,劇組有造雪機不斷造雪。落在演員帽子、肩上的雪,有時候都是工作人員拿著篩子,將雪均勻地篩出來的。

影片開頭林海雪原的那場戲,為了保護現場,開機前先不讓演員去踩雪,一踩的話就留下腳印,穿幫了。導演給演員說好走位,就坐在監視器后頭,喊預備、開始,結果演員不動。導演喊,怎么不走了。原來積雪太深,沒過膝蓋,有的都及腰深,腿拔不出來。在張藝謀看來,北風吹在臉上的紅色印記,以及演員的哈氣,都是非常可貴的。張譯有一場戲,他要砸一輛車逃跑,他往車窗上探頭,攝影機在車里拍,哈氣出現在車窗上,張藝謀覺得,非常生動,這個很值錢,就是電影要有的質感。
大同1:1復制哈爾濱中央大街,張譯“回家”
除了在東北雪鄉取景之外,劇組還在山西大同1:1復原了上世紀30年代哈爾濱最著名的中央大街,還原了亞細亞電影院、商務書店、馬迭爾賓館、警察局、咖啡廳等幾個重要場景。

作為哈爾濱人的張譯,第一次踏進搭建好的中央大街時,心潮澎湃,有一種主場的感覺,在這條街上拍戲,似乎是主人。更讓張譯覺得緣分頗深的是,導演監視器所在的帳篷,正好是張譯以前家的位置。張譯每次去棚子里看導演監視器,就好像回家一樣。
張譯違背了劇組“紀律”,第一時間偷偷拍了幾張中央大街的照片,發給父母。他父母都是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人,對于小時候的哈爾濱中央大街有很深的情感,他們看到照片,都高興壞了。
紙條粘在于和偉手心,傳神演繹“閱后即焚”
于和偉飾演在日本特務部門的臥底周乙,聯絡到自己的同志,在車里看完紙條,有一場“閱后即焚”的戲,演得特別傳神。

張藝謀說,這場戲總共拍了三條,片中用的是第二條。其實,最初導演設定的是,紙條在手中燒得差不多了,灰就掉下去。到于和偉拍第二條的時候,紙條粘在手上了,在手心里燒光之后,他直接把灰攥在手心,沒有落下來。這是于和偉的一個即興表演。后來于和偉又拍了一條灰掉下來的戲。最后,導演和于和偉在監視器里看回放。于和偉說,還是第二條好,這個更加保密,連灰都不落下。
“叛徒”雷佳音致敬葛優,被勒出滿眼血絲
片中,雷佳音飾演叛徒謝子榮,正是由于他的叛變,才造成“烏特拉”秘密行動的泄露,讓特工身處懸崖之上。
平時生活中,雷佳音特別喜歡觀察身邊的人。拍《懸崖之上》前,他剛和葛優合作完一部電影。所以,接到這個角色之后,他腦子里經常會滑過葛大爺演叛徒的模樣,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形象,來致敬葛大爺。但是,雷佳音沒敢張揚,并沒有告訴導演。有一場跟倪大紅的戲,他有句臺詞:“抓住了潛伏多年的共產黨高級臥底,成果顯著”,雷佳音故意學葛優聲線,把臺詞說得很慢,導演聽到后說,那句話說得快一點。

結尾,叛徒謝子榮在車里被于和偉飾演的臥底周乙用鐵絲勒死。雷佳音看劇本的時候,就知道這場戲會很辛苦。導演說,你就像得了甲亢一樣,最后死的時候睜著眼睛,把眼睛給我憋凸出來。這場戲從上午拍到下午兩三點,雷佳音晚上洗完臉,發現眼睛毛細血管都崩開了,全是血絲。 于和偉對這場戲也印象深刻,“不管是周乙勒死謝子榮,還是我去勒雷佳音,都很爽,這事可以讓我高興半年。”
張藝謀稱贊張譯處理“托孤”戲有血有肉
片中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和于和偉飾演的周乙在車內的“托孤”一場戲,被很多觀眾稱道。從特務審訊室逃出的張憲臣,渾身是傷,知道自己無法完成任務,為了保全臥底周乙,不得不舍棄自己的生命,讓周乙去完成“烏特拉”任務。

這是片中的重場戲,可以看作兩人使命的一個交接,但至于該如何演,導演張藝謀也不知道。張譯說,我先演一遍。他把大事都交代完之后,于和偉問他,還有嗎,他沒說話,跌跌撞撞下了車,又折了回來,說還有一件小事,幫忙找一下在馬迭爾賓館要飯的兩個孩子(是張憲臣遺落在哈爾濱的兒女)。張譯說,這場戲特別難,托付孩子這件事在那種場合說出來,會帶有些羞愧感,不好意思提出來這樣的要求,所以他在說的時候,是低著頭。演完后,導演特別滿意,“雖然他是個特工,但還是個人,有血有肉,兒女情長的東西還要有”。
卓別林10秒鐘電影畫面,順利得到授權
片中,周乙最終和小蘭在亞細亞影院接頭,當時影院內正在放映卓別林的電影《淘金記》,有短短10秒鐘的“皮鞋跳舞”經典鏡頭,而這個影像需要得到授權認可才能放在電影中。

2019年11月,張藝謀榮獲“卓別林終身成就大獎”,卓別林嫡孫女親自給他頒獎。《懸崖之上》12月就要開機,張藝謀就借此機會對卓別林的嫡孫女說,下部電影想用一下卓別林電影的一些片段,能不能授權。卓別林嫡孫女說,她個人沒有這個權力,必須經過電影公司、電影音像等一系列法律程序,最后在她的聯系下,張藝謀順利得到了授權。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