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日訊 在“項目落地年”,如何推動重點項目優質高效建設?為項目提供集成解決方案的BIM技術成為新動能。五一前夕,2021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建筑港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貢北路、海口路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項目經理部榮膺“全國工人先鋒號”。支撐項目獲此殊榮的正是BIM技術的推廣應用。
中建筑港集團青島貢北路、海口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工程全長12.8公里,作為國家住建部重點示范建設項目,設計標準為 “百年工程”。建成后已成為董家口循環經濟區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目建設期間,中建筑港集團管理團隊始終奮斗在生產一線,創造了單月產值過億,單周完成300米廊體澆筑新紀錄等成績。施工中創新應用BIM技術,獲得BIM獎項3項,研發專利2項,省級工法1項,QC成果1項,并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綜合管廊建設試點現場考核。《貢北路、海口路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施工-運維BIM技術應用》獲得第五屆“科創杯”全國BIM大賽一等獎、第四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一等獎和第十一屆創新杯BIM應用大賽一等成果。

目前,中建筑港集團有限公司一公司在建項目包括靈山島陸島交通碼頭改擴建工程、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女島港升級改造等。為創建品質工程、推動項目建設提速,今年1月,以青島市總工會授予的“汪匯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技能比武大賽啟動。本次比武大賽共有來自中建筑港集團一公司十余個在建項目的30余名員工參賽,主題為建筑工程可視化技術交底,即通過BIM技術,以三維模型動畫、工程實際影像資料相結合,展示工程關鍵施工工藝的適用范圍、施工準備、施工流程、操作工藝、質量標準、注意事項、成品保護、內業資料等內容。在4月25日舉行的比武決賽上,多個參賽團隊展示了BIM在管廊支護、沉箱出運安裝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經過一公司組委會初評,中建筑港集團BIM專家復審,最終評審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優秀獎2名;最佳新人獎1名。“我是小萌新隊”的《管廊支護施工可視化交底》、“漁港先鋒隊”的《沉箱出運安裝可視化交底》和“筑港小浪花隊”的《沉箱預制可視化交底》分別榮獲第一二三名,2020屆新員工于躍最佳新人獎。
據了解,中建筑港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世界500強中國建筑旗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投資建設集團,是山東省內唯一擁有港口與航道、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公路工程四項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中央企業,是青島市首批在水工、市政、房建、公路板塊建設工程中,全方位應用BIM技術的企業。該公司多年來致力于開展勞模工作室創建活動,創建了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魏本志等勞模命名的眾多勞模創新工作室,該公司的勞模工作室不僅成了職工創新的領跑者,還成為職工創新的助推器和孵化器。

其中,本次BIM應用技能比武大賽平臺汪匯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8月,2020年10月由青島市總工會授予“青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稱號。工作室依靠科技創新,跑出發展加速度,通過BIM技術應用,在多個重點工程中提高了工程協同管理效率,縮短了工程建設周期,減少了工程材料損耗。目前,工作室成員38人,主要成員均參與建設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科學號”新家——中科院海洋科學考察基地、國家管廊試點工程——貢北路地下綜合管廊等多個省市、國家級重點工程,曾創“國家優質工程獎”、山東省建筑質量“泰山杯”、山東省“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等國家級、省部級質量創優獎項共5項;工作室累計參與編制施工方案千余項,注冊科研課題6個,形成國家專利56項,省部級工法14項,國家級QC成果1項,省級QC成果3項。《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新校區航海訓練基地工程BIM技術應用》榮獲第二屆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三等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周建亮 通訊員 郭金倓)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