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生物:領跑生物安全黃金賽道

■海爾生物研發的移動接種車,新冠疫苗接種期間在全國應用,成為“網紅”。
首部《生物安全法》自4月15日起落地施行,為中國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開啟了一場全新的變革,標志著繼生物安全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之后,國家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進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階段。
變革映射在產業層面,生物安全賽道迎來黃金時代,下游應用場景的擴容將帶動海量的生物安全解決方案需求爆發。在這一賽道上,一位從青島出發的“領跑者”正在以數字化的物聯網全場景解決方案,顛覆整個行業。
當前,生物安全領域最貼近百姓生活的場景,當屬新冠疫苗的接種。在諸多的保障方案中,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紅”移動接種解決方案不失為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在西單,在故宮東華門,在懷柔,30多輛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開上了北京9個轄區的街頭。在由中國疾控中心和海爾生物共同主導研發的這款“國家免疫規劃智慧移動平臺”的接種車上,單人的接種過程一般不到2分鐘。
在接種過程中,不僅能全流程記錄追溯,其接種數據還能與疾控系統實時交互,可全方位保障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保障疫苗接種安全、提高接種效率。
移動疫苗接種,只是海爾生物在生物安全綜合解決方案中的應用場景之一。作為國內領先的生物安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海爾生物將物聯網技術和低溫存儲技術創新融合,以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拓展樣本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生物安全細分場景,搭建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

■位于高新區的海爾生物醫療產業園。
全流程追溯,構建生物安全智慧城市網絡
對海爾生物來說,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成為“網紅”,并不意外。除了北京,全國還有多個城市向海爾生物提出了加緊配備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的需求。讓疫苗跑起來,海爾生物還研發了全國首個海樂苗智慧移動接種方舟,針對人員集中的高校、園區等單位提供服務。
能在全民集中接種的這個關口迅速反應,滿足各方急迫的需求,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的背后是海爾生物在智慧城市疫苗網探索中積蓄的技術能力和場景應用能力。青島,就是海爾生物智慧城市疫苗網率先落地的城市之一。2020年,青島市智慧接種門診建設項目被納入市辦實事,投入資金9100余萬元,對全市11處疾控中心、217處兒童預防接種門診、6處兒童預防接種站進行了智慧化升級。
這不是對一個個智慧門診的單點升級。依托海爾生物的物聯網場景解決方案,青島將所有門診連接成網,形成了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的城市疫苗網。
依托大數據管理平臺,智慧冷鏈系統和智慧接種系統所有數據可及時上傳到青島市政務云,在對兒童的計劃免疫中,家長和接種者可根據權限查閱接種信息,通過數據歸集,市級和各區(市)疾控中心以及各個預防接種門診都可為疫苗庫存管理、采購調配等動態調整,提前做出預警研判。
全流程可追溯,是存在于生物安全應用場景中的普遍痛點。海爾生物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就是要從最“痛”處下手。
在青島,海爾生物在青島市衛健委、青島市中心血站支持下率先落地了全球首個智慧城市血液網——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在青島市中心血站的青島智慧城市血液網信息監控平臺,記者看到,平臺可以實時對血站血液儲存、血液配送、聯網醫院庫存進行全流程冷鏈監控,無論是儲存在血站和醫院,還是配送過程中車輛行進的位置、轉運箱的溫度等都能實時監控。據介紹,自 2019 年 8 月項目啟動以來,累計投入資金 2700 多萬元。截至目前,已覆蓋青島市中心血站和全市 38 家用血醫院,其中已實現 15 家醫院聯網,全市冷鏈及物聯設備接入 147 臺。
青島市中心血站站長逄淑濤表示,這一方案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全流程監控沒有斷點,讓血液始終在安全狀態之中。在應用智慧城市血液網后,用血醫院之間不僅實現了血液資源信息共享,及時調配,而且還最大程度減少了血液浪費,壓縮用血時間。
目前,海爾生物疫苗網解決方案已經覆蓋全國 28個省市,3000 余個智慧疫苗接種站,北京的智慧城市血液網也在籌建之中。4月13日,公司“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疫苗安全移動接種系統”經評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據CSMA Intelligence統計,2019年底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已達到110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250億,其中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占據物聯網覆蓋項目領域的近30%。海爾生物搭建的物聯網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運行提供生物安全多重保障。
加深場景拓展,強勁產業鏈生態
疫苗網和血液網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是海爾生物在生物安全場景和科技生態中布局較早的領域。
2019年10月,海爾生物成為青島首家科創板企業。醫療低溫存儲技術是存在壁壘的。彼時,作為行業唯一具備提供覆蓋-196℃至8℃全溫度范圍內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海爾生物之所以獲得資本市場青睞,除了過硬的超低溫制冷技術,還有物聯網轉型的發展方向。
上市一年半以來,新冠疫情的暴發,讓海爾生物所處的行業環境變得復雜。與挑戰并存的,是機遇。
物聯網的轉型探索,讓海爾生物嗅得先機,將布局投向生物安全這一攸關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實驗室安全、生物樣本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場景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新冠疫情暴發初期,海爾生物僅用了13天,就研發出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以及國內IATA標準的A類高危標本轉運箱,21天通過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檢驗并取得有效報告,全力保障抗疫防疫工作。
在新冠疫苗全球接種期間,針對輝瑞需要-70℃的存儲環境的mRNA疫苗,海爾生物創新研發智控冷鏈轉運箱,采用真空絕熱技術,在不使用電力供應、依靠干冰等制冷劑的情況下,實現連續25天保持-70℃的低溫,打破行業此前最長18天的紀錄,并為設備配備全流程信息追溯及智慧物聯管理技術,獲得了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捷克、越南、菲律賓、哥斯達黎加等多個海外用戶的認可。
除了服務于疫情防控的爆款場景,海爾生物正在加緊拓展更多生物安全的細分場景。
在生物樣本場景,據估算我國目前總生物樣本量不超過 5000 萬份,人均樣本數不足 0.04 份,距離發達國家人均超過1份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為此,海爾生物提供樣本安全領域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其自主研發-80℃大容積自動化庫以及-190℃自動化液氮罐等一系列獨創產品,可以迭代出全溫域、全場景、全容積段物聯網自動化生物樣本庫場景方案。
海爾生物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14.02億元,同比增長38.47%,實現歸母凈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109.24%。生物安全四大場景的突出業績是這份年報的最大亮點,2020年分別實現了超過八成和五成以上的增長。這一優勢在今年得以進一步放大。4月28日公布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國內市場同比增長48.01%,海外市場同比增長81.16%。報告期內樣本安全場景(含第三方實驗室產品收入)、藥品及試劑安全場景、疫苗安全場景、血液安全場景收入分別增長35.45%、32.56%、107.37%、263.53%。
青島對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力培育,為海爾生物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環境。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形成更加豐盈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態,海爾生物在青島繼續加大產業布局,于3月35日公告在青島高新區投入5億元來創建“海爾生物安全科創產業園”。
據了解,這一瞄準行業前沿需求的產業園,主要建設生物培養研發制造中心、IVD研發制造中心、自動化研發制造中心、生物安全孵化器、共性研發實驗中心、冷鏈轉運研發制造中心、生物離心制備制造中心等內容。項目開工后預計2年內竣工投產。
除了生產基地,實驗室、數據中心等也將成為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消息被業內人士普遍看好,認為產業園的投建將成為海爾生物未來幾年業務增長的新亮點。
服務于未來生物安全的龐大市場需求,搭建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的海爾生物,時刻準備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