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作文名師智囊團
本期嘉賓:青島實驗初中林長英老師
情境體驗讓人物更鮮活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是寫作之源。 ”在記敘文寫作中,只有入情入境地體驗生活,還原生活,才能做到文中有物,筆下有情,我們的文章才能生動起來。情境作文,就是根據具體場合的情形或某種景象或某種境地,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樣式。
留心觀察 用心體驗
學會設身處地地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生活、感悟生命,在寫作中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這樣作文才能真正入情入境,打動人心。如一同學這樣寫自己吃藥:“深吸一口氣,張大嘴巴,把藥片放進嘴里,敏感的味蕾在霎那間感到藥的苦澀,舌頭似乎僵住了。不知喝了多少水,藥卻依然卡在那里,絲毫沒有下去的意思。沒有了水的束縛,藥片愈發在嘴里橫行霸道。 ”如此細致入微、精妙傳神的描寫,如果沒有調動自己當時的切身體驗,是絕對編造不出來的。
鋪設情景 渲染氣氛
在記敘文寫作中,適當地鋪設情景,渲染氣氛,可以更好地為人物出場做鋪墊,也能側面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品質,更好地為主題服務。如一學生在《忘不了母親的微笑》一文中如此寫到:“拐過那個街角,又看見了在汽車站牌下等待的母親,背景是一片暗紫色的夕陽。她急急向我走來,斜斜的光影里,瞧見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旁疊起深深的皺紋,那臉已凍得有些發白,雖然兩腮是通紅的,但那色澤,竟也像剛才樹上飄落的黃葉一般沒了青春的滋潤和光艷。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段環境描寫,為母親出場鋪墊了一個特定情境,渲染一種天冷心暖的氣氛,更好地烘托了母親的形象,表達母愛深情。
設身處地 入情入境
人物描寫可以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全方位寫出自己的切身體驗來表現人物,讓人物鮮活起來。如一同學在《親情中,我懂得了責任》一文中寫到:“我心如刀絞,叫姥姥的聲音都有些發顫。姥姥微微張開眼睛,看到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眼睛里瞬間有了光采,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和關切。我緊緊抓住姥姥的手,粗糙、干瘦、卻有無盡的溫情。 ”在這里,作者調動了自己的多種感官,真正融入情境當中,還原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也深切體驗了姥姥的感受,讓文中人物真真切切地立在讀者面前。
再現情境 由此及彼
在記敘文寫作中,除了寫眼前實景外,還可以由實入虛、由此及彼地進行聯想、想象,讓眼前與回憶交織、實寫與虛寫結合。如一同學寫電話那頭的母親:“我聽到電話那頭頓了一下,母親的聲音哽咽了。我似乎看到她正緊緊咬住嘴角、眼圈開始發紅,眼睛變得濕潤,似乎感受到她的手在微微顫抖……”在這里,作者由實入虛,通過自己的想象,豐富了文章內容,豐滿了人物形象。
只有讓作文回歸生活,再現生活,寫生活化的作文,我們的寫作之源才會永不枯竭,我們的記敘文寫作、人物描寫才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筆下的人物才會更加鮮活! (作者為青島實驗初中高級教師,多篇論文獲獎發表,指導學生作文多次獲獎。 )
七彩研學季
李滄實驗初中 何浚峰
我對母校有著很深的眷戀,學校總會帶給我們驚喜,讓我們每天都充滿美好的憧憬,她用熱情洋溢的一面感染著我們,激勵我們在學習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從不言棄。
在這個盛夏,一場研學活動拉開了大幕,讓我們在旅途中愉悅身心,放飛自我。歷經兩個小時的車程,映入眼簾的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和規模宏大的海軍博物館。海軍博物館是青島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這里陳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歷代武器產品。飛機、大炮、坦克、軍艦,這些“大塊頭”在讓我們驚嘆不已的同時,也在心中默默向廣大科技人員致以最真摯的敬意。
駕駛著巨大的艦艇航行在一望無盡的海面上,看著雪白紅足的海鷗從船邊匆匆掠過,嗅著略帶咸腥味道的海風,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這是我小時候最想要實現的愿望,大海的故事早已烙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對走向深藍充滿渴望,也充滿不懈探求的決心和勇氣。
隨后,我們參觀了青島博物館。它始建于解放初期,古今融為一體的建筑風格,雕梁畫棟的建筑裝飾,還有各式各樣的館藏展品,無疑是視覺的饕餮盛宴,讓我們嘆為觀止。它是城市歷史的無聲見證人,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智者,毫不吝嗇地向我們敞開懷抱,讓我們開始對神秘歷史的探求。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學校為我們提出了研究性問題,讓我們在觀看展品時更加細致,力求準確,鍛煉了我們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讓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青島娃,更深地了解腳下這片熱土。
校長還為我們準備了一場退伍老兵帶來的演講。演講博得了滿堂掌聲,兒女情長化作家國情懷,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風采。讓我們再一次向這些最可愛的人致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學校能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帶我們走出校門,感受別樣風情!
姜學芹老師點評:在小作者熱情豐沛的文字中,我也像是做了一次深擊心靈的研學旅行。其中有歡欣鼓舞,有愜意愉悅,有熱情謳歌,有無限敬意,有求知探索,有憧憬渴盼……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這些,都源于小作者將那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用心良苦的體悟,細膩熱情、多彩動人地訴諸筆端,可親!可賞!可贊!
永不掉落的葉子
青大二附小 鐘學然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大自然的動物為我們詮釋了對家鄉的依戀,“故鄉”二字在人們心中永遠是美好的代名詞,不管離開多久,不管走出多遠,“家”總是要回的,因此有一個成語叫“葉落歸根”,但我一直不明白它的含義,直到有一天,我親眼看到“葉子”回“根”。
那是一個中秋節,在團圓的日子里,秋風也變暖和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和媽媽坐在回老家的火車上,看著外面的風景,梧桐葉正一片片凋落。我突然想起了個問題:“媽媽,大家都說葉落歸根,可葉子落到土中不可能再回到樹上呀,就算是落到了樹根上,那也沒什么用了吧? ”媽媽淡淡地一笑,反問我:“那葉子掉進土里會變成什么呢?”“當然是變成土啊。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對呀。但是這種土可不是一般的土哦,這種土叫腐殖質,十分有營養,樹根會把這些營養吸收掉。第二年,樹枝會用這些營養再長出新的葉子來。 ”媽媽這么一說,讓我忽然想起科學課上學的知識,我恍然大悟:這掉下的葉子,還真能長回去——用一片全新的葉身。原來“葉落歸根”之后還有這樣深層的含義啊。
我望著窗外的梧桐樹,忽然覺得我和媽媽也是“葉子”,火車就是那一陣陣秋風,它能把葉子帶回樹根,而“火車”這陣風正在駛向“家”,那里是我們的“根”!
呂紹紅老師點評:你通過落葉聯系到人,寫出了人就像樹葉一樣,要回歸自己的“根”——故鄉,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文章立意深遠,很有感染力。你能由身邊的落葉受到啟發,可見是一個善于觀察,也善于思考,同時又很有底蘊的孩子。結尾恰到好處地點明中心,比喻恰當且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烏龜一家
青大附小 王子悅
很多家庭都養著可愛的小動物,我家的動物是四只非常可愛的小烏龜,我把它們稱為“烏龜一家”。
在“烏龜一家”里,年齡最大的是烏龜爺爺,然后是烏龜爸爸,剩下的兩只是烏龜寶寶。烏龜寶寶一只是雌的,叫小鳳。另一只是雄的,叫小龍。烏龜爺爺體型“胖”,背如小臉盆般大小,頭上有黃綠相間、圖案精巧的花紋。眼睛像花椒籽一樣又綠又亮,眼睛后面有兩條特別紅的小飄帶。尾巴是尖尖的錐形,平時尾巴很悠閑地伸著,一有動靜就迅速地縮回去。烏龜爺爺單獨住在一個大鐵盆里,為了鍛煉身體,它把鐵盆四周都抓出一道道印子。在進食的時候,龜爺爺一口一個龜食,吃得可開心了。
龜爸爸和小龍、小鳳住在另一個大瓷盆里。小龍和小鳳特別喜歡趴在龜爸爸的背上,讓爸爸背著它們。小龍先爬到龜爸爸強壯的背上,然后小鳳再爬到小龍的背上。它們就像演雜技“疊羅漢”一樣,龜爸爸背著它們緩緩地向前游,猶如一只小烏篷船。龜爸爸爬累了把身子一歪,龜寶寶就被甩下來。小龍不甘心,繼續往上爬,可龜爸爸傾斜著身體不讓它上去,小鳳順勢爬上了龜爸爸的背上。龜爺爺可沒時間管它們,只是專注地用爪子抓鐵盆來鍛煉身體。
這就是我家可愛的四只烏龜,你喜歡它們嗎?
孔慧老師點評:文章條理流暢清晰,通過你的描寫,我仿佛看到了慈祥的龜爺爺,慈愛的龜爸爸,調皮的小烏龜,也喜歡上了可愛的烏龜一家。(本版主持人: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