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班”“人工智能班”“大學先修班”“新人文班”“卓越班”……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后,各種名目的特色班吸引眼球。特色班的“小代言人”出場講述他們各自的特色學習經歷,為大家揭曉這些特色班的與眾不同。
我在“新人文班”
最愛學術思想討論
來自青島實驗高中2017級新人文班的曲子寰,講起當初為什么報考這個班,他告訴記者,首先是這個充滿魅力的名字吸引了他:新人文,旨在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公民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中國氣質的綜合性人才。“這個班最首要特點就是濃厚的學習氛圍,聚集著許多優秀的學生,每個人都是努力上進,踏實進取,在班內形成了如同優質大學一般的‘學術討論’氛圍。”曲子寰感觸最深的就是,每當下了課,大家的課余時間不是聊家常八卦,而是很多時候,幾個人圍成一桌,就一個話題展開深入討論,有時討論得入迷,甚至連吃飯都想著怎么反駁對方的觀點,每個人又都有不同的思路和思維方式,在碰撞中產生新的火花。
新人文班的最大特點,曲子寰覺得就是它的人文理念,而不局限于課本知識,縱使在高中如此巨大的課業壓力下,它也允許學生去展現自己、發展自己、獨立思考,讓每個學生都會有機會去加入社團。
三年時光,曲子寰最感謝新人文班為自己培育了兩個理念。“第一個是未雨綢繆,從高一開始我就在班主任的幫助下開始準備綜招的材料,有針對性地去培養自己,發展自己,從廣泛的興趣里選擇最適合自己、最有利于未來發展的去培養。”所有的材料曲子寰都在不斷積累,這讓他在綜招來臨時不手忙腳亂。而第二個理念就是積極向上團結樂觀,“平日里,我們就能樂觀面對一切,不會因一時的失利而放棄,大家互相鼓勵,有一個大家庭的氛圍。”
★經驗說
“我的課余愛好很多,打籃球、唱歌等,新人文班從不會因為學習而限制你的愛好,它會幫著你做到二者兼顧,既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也鍛煉身體陶冶情操。
我在“海洋班”
因科研夢想而相聚
三年前,初三的朱思佳就向往著三十九中海洋班的培養模式;三年后,經過緊張豐富的高中學習,她如愿獲得了中國海洋大學綜合評價招生提前批錄取。朱思佳向記者講述起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每周的海洋專家講座活動中,學校會邀請中國海洋大學的專業教授或博士生進行海洋科學科普講座,她總會抓緊在演講廳認真聽講并記錄筆記。長期的講座積累使她將思維導圖,樹枝狀歸納總結的思維模式嫁接應用于學習課內知識,并在她高三最終復習沖刺過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提分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有幸擔任了學校海洋科普講座記者團記者一職,在高中階段多次完成海洋講座新聞稿的撰寫。
“在每月一次的海洋基地實踐活動中,我參觀過國家深海基地中心,登上向陽紅1號科考船親身體驗風向測量,海水提取與分析等海上科考實驗;走進過國家海洋局青島海洋科學考察基地,零距離接觸國家潛水事業發展最前沿成果,探尋蛟龍號潛水艇的制作奧秘,學習海洋文化知識。到達深海基地科普館,學習深海技術開采礦物的具體細節……”外出學習讓朱思佳和海洋班的其他同學都沉浸于博物館式的氛圍,頭腦中充滿了創造性的奇思,開發了視聽結合的學習方式。
★經驗說
“高一高二學習活動豐富多彩,但一定要打牢基礎才能讓自己高三總復習有更大的進步空間。”“針對高考綜合評價招生,同學們要盡早確定未來大學專業選擇,從而開始準備相關專業的競賽和項目式研究成果。”
我在“科技班”
帶來創新思維與素養
來自青島19中2017級科技班的畢業生張鵬駿,也是在三年前被“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班”這個醒目有力的名稱吸引,“科技班著重落實創新二字,希望我們能夠敢于質疑,勇于求異,善于探究,勤于實踐。”張鵬駿告訴記者,培養創新素養談起來容易,要能夠真正實踐卻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在科技班,他參加了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學習,提前對大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極大推動了物理方面學習成績的提高;即使是下課時間,整個教室都被思維纏繞所成的七彩繩結所裝點,形成了具有獨特科技之風的學習氛圍;在學校研究性學習報告的展示會上,科技班學子也總會大展雄風,異彩紛呈的課題獲得了老師的一致贊許,課題合作中,大家團結一致,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終能獲得佳績。
“學知識,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張鵬駿的班主任楊永斌老師曾說過的這句話,深深地感染了科技班的每一名學子。“翻開課本,拿到一條概念,我們總會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追溯到它的本源。”張鵬駿堅持對待學習要細致入微,最終考取了理想中的211學堂,實現夢想。
★經驗說
“我認為高中三年最重要是四個字‘水滴石穿’。從進入高中校園第一天開始,就給自己定一個力所能及的小計劃,努力地去完成它。不要因為怕學的太少而盲目定制大篇幅的計劃,這樣做反而會抹殺自己的執行力。”
新聞相關:
父母課堂
新學期開始,青島早報教育周刊開設《家長課堂》,與家長們一同“持證上崗”,圍繞著家長的各種需求和困惑,我們在育兒的同時也育己。共同探討這個時代的家庭教育:父母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家長的成長也是孩子最好的禮物,愿所有家長們內心篤定合適的教養方式,讓教養之路充滿溫暖與能量,家長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孩子自己也會成長為他的樣子。
出場嘉賓:劉杰,臨床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博士生,國家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著名婚戀關系、親子關系指導師。
輔導作業這塊“心病”
如何治療?
劉杰:首先,家長和孩子之間要有界限,學會放手,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多思考,不要馬上幫孩子找到正確答案,并要允許孩子犯錯,接受后果,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不替代,要協助,這需要家長能夠等待,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放慢步調。還有一個小方法,家長要和孩子商量較明確的給孩子作業簽字的時間,而不是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家長能確定的不是控制孩子寫作業的時間,而是家長可以協助孩子的事情。另外,家長要好好呵護孩子對學習和寫作業的興趣,不要給孩子安排過多的作業,過量的作業會使孩子喪失興趣,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玩耍時間。暢通的溝通通道也很重要,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困難,和孩子一起解決作業的問題,孩子也會感覺安全,而愿意接納家長的意見。
新生入學家長
怎樣調整心態?
劉杰:要想幫助孩子克服焦慮,這種時候,家長還是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家長要相信孩子,信任孩子能夠應對這些新生活的轉變,減少替代,同時一定要找到自己擔心焦慮的根源,是不是跟自己的經歷相關?其二,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期待,不要期待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幻想的樣子,寫作業、出成績,當幻想和現實沖突,家長的恐懼會激發憤怒的情緒,就會更多控制孩子,導致雙方更加焦慮。第三,家長要學會接納自己,接納孩子的各種狀況,允許各種狀況和問題出現,可以試試用冥想放松自己,給自己足夠的休息和消遣時間。(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