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作為“品牌之都”,類似于“海爾”“青啤”“雙星”“海信”等一批全國品牌已是家喻戶曉。而在大眾消費之外的專業領域,青島也擔得起“品牌之都”的稱號。比如在化工領域,提起“海灣化學”便是這樣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創立于1947年,曾是青島最早的化工企業之一,就在眾多同行面臨污染嚴重、技術落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同時,2010年海灣化學卻利用企業整體搬遷的契機,從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到全新的服務理念,完成了一次“化學重構”。如今的海灣化學,具備年產45.5萬噸燒堿、80萬噸VCM、80萬噸PVC、50萬噸苯乙烯及16萬噸偏硅酸鈉的生產能力。已經發展成為了乙烯法聚氯乙烯產能居國內第一,苯乙烯產能是國內單套最大,同時也是綠色化工、高端化工的代表企業,實現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隨著后續項目建成投產及產業鏈的拓展延伸,海灣化學為自己定下了更加遠大的目標:要在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2025年將突破350億元。

一次綠色的化學反應
你印象中的化工企業會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各種管線交錯,同時充斥著煙塵和異味。如果你是這樣想,那只答對了一半。進入海灣化學廠區,巨大的水池和綠植組成了獨特的園藝景觀。而遠處半空中銀色管道縱橫交錯,聚合釜、精餾塔等大型裝置如高塔林立,沒有任何的異味和粉塵。

早在2010年,青島啟動“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海灣化學的前身海晶化工,便按照青島市對老城區企業實施環保搬遷的戰略部署,啟動環保搬遷。2013年,隨著老廠區全面停產,海晶化工“變身”海灣化學,而隨著名字一起改變的還有落后的產能和高能耗、高排放的生產工藝。在新廠區項目建設之初,海灣化學便樹立起了“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的“四化”發展理念。決定淘汰電石法聚氯乙烯這一高耗能生產工藝與產能。先后引進了英國英力士、德國TGE、美國德希尼布石偉、日本氯工程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工藝技術與裝備,徹底擺脫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產出的發展軌跡,實現了綠色發展的一條新路。
海灣化學榮獲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稱號,成為全國氯堿行業中僅獲此殊榮的兩個企業之一。
傳統產業不傳統的升級
潔凈的廠區是記者來到海灣化學的第一印象,而隨著探訪的深入,記者發現在偌大的廠區,幾乎看不到正在工作的工人。海灣化學生產部部長明坤給記者解答了疑惑,生產的高度自動化,減少人為干預,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同時也是生產安全和環保的重要保障。

以聚氯乙烯的生產過程為例,只要操作員輕點鼠標,整個生產程序便開始啟動——各種原料和化學品配置開始按照一定的順序自動添加;與此同時,聚合釜升溫程序自動開啟。其中,攪拌轉速控制、加水、加助劑、排氣等一系列復雜動作同樣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參與,直至聚合反應結束并成功卸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生產過程完全是封閉的,而且從溫度到投料的精度,機器都要比人更可靠。 ”明坤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乙烯法聚氯乙烯生產中,海灣化學是唯一一家通過智能控制實現“一鍵啟動”的化工生產企業。
在實現裝置自動化之前,企業一直是依靠一線職工的手動操作來把控這些變化。人的經驗是保障產品質量最核心的因素。明坤回憶起當年鹽酸生產線,氫氣與氯氣的配比是決定鹽酸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生產過程中,技術人員搬個小板凳坐在合成爐附近,透過爐子上的視鏡觀察爐火的顏色,“顏色發黃就是氯氣加多了,顏色偏紅就是氫氣加多了。 ”明坤介紹,如今的廠區人員最密集的區域就是“主控室”,幾十名操作員緊盯屏幕,簡單下達指令就可以,剩下的全部交給監測儀器和自動控制閥來完成。
創新才是發展“催化劑”
自動化的先進設備是產能、品質的有效保障,然而對于企業來說,真正的發展動力來源于思維上的創新。早在2017年,海灣集團便確立了一體化發展戰略,重塑生產流程,實現優勢資源共享。一體化組織模式重塑了生產流程,極大地釋放了生產潛能:氯堿裝置生產過程中產出的產品氯氣,成了下游生產氯乙烯的原料,實現了產品之間的平衡;下游聚氯乙烯裝置又將氯乙烯作為上游原料,進行聚合深加工,產出5種不同牌號的聚氯乙烯產品;氯堿裝置通過管道,直接將高溫燒堿輸送至偏硅酸鈉裝置,供其作為生產原料使用。各裝置之間成為有機聯動的整體,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成本也在大幅下降。
除了整體發展戰略之外,有關創新的實踐,在海灣化學這樣一個傳統企業,幾乎每個角落都能看到。“我們低溫乙烯儲罐中的乙烯原料是在零下104℃超低溫環境中以液態形式儲存的,生產前要加溫液化,最早我們是燒煤產生蒸汽來加溫,增加能耗還不環保。不久前我們完成了一項技改,用冷卻設備的循環水來加熱乙烯原料,這樣既能幫冷卻水降溫,也能有效節省燃料,減少排放。 ”明坤告訴記者,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省三百多萬元費用,而且最重要還有達到了環保的目的。
市場驅動與需求無縫對接
從產能來看,目前海灣化學乙烯法聚氯乙烯的產能已經穩居國內第一,然而化學工業這一傳統行業中,并不是產多少就能賣多少,特別是聚氯乙烯這樣的高端化工材料,國內企業還需要時刻應對海外品牌的競爭。2020年疫情同樣開始影響化工產業,不過海灣化學卻在這一年實現了產量和銷量的逆勢上揚,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更是全面超出預期。
“我們在改進生產工藝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我們的銷售思維,以前是‘產什么賣什么’,現在是‘市場要什么我們產什么’。 ”海灣化學銷售部部長劉磊告訴記者,銷售思維的轉變為企業的好產品提供了更好的渠道。 “公司提出了‘標準+α’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按需定制’。 ”劉磊介紹,所謂的“α”可以理解為多種可能,也就是企業的產品可以根據下游企業的需求來進行按需定制,類似于“吸油率”“粘性”這些產品指標都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定制,與下游企業的無縫對接,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和能耗。同時在產品包裝上也推出了小包、噸包、集裝箱包裝等不同形式,方便企業運輸、購買和生產。 “現在企業對銷售的要求不僅僅是能跑業務,還必須懂技術,這樣才能了解顧客的需求。 ”劉磊說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不僅僅是賣產品,而是給客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幫助客戶來真正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