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8日訊 “做膠州的金牌合伙人,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在2021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膠州專場推介會上,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畢維準誠邀企業家選擇山東、落戶青島、投資膠州。
據介紹,膠州地處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陸域面積1324平方公里,海岸線25公里,轄8街4鎮,常住人口109.3萬,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2020年,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5項總量指標列全省縣(市)首位。在《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省第一。作為北方唯一縣市,入列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第十位、中國創新創業指數十強榜第七位。作為山東唯一縣市,入列“2020十大最具投資吸引力縣(市)”第四位。
膠州市歷史底蘊厚重,擁有5000多年歷史,三里河文化世界聞名,為莒(jǔ)之國都、秦漢名郡、唐宋重鎮,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北宋時期成為長江以北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素有“金膠州”之美譽。
膠州追夢上合的腳步不斷加快。2018年6月,上合示范區花落膠州,成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核心坐標。自《總體方案》獲批以來,示范區秉承“以和促合、以義相合、以誠潤合、尚合求合”的發展理念,借智生慧定方略,多向爭取搭平臺,高質量推進“五大中心”建設。堅持以上合之“路”暢通開放之“路”,常態化開行20條國際、國內班列,2020年歐亞班列開行量、集裝箱作業量分別增長15.9%、14%,對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增長51.3%。堅持以上合之“新”彰顯時代之“新”,首批公開發布10項制度創新案例、30條制度創新清單,落地200余億元的54只基金,引進境內外重點項目投資超千億。堅持以上合之“合”助力民心相“合”,建成上合國家客廳、央企國際客廳,豐富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特別是剛剛落幕的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邀請30個國家的76位使節出席盛會,首次發布加強地方經貿合作的“青島倡議”、中國對上合成員國貿易指數,達成采購交易額近3億元,合同采購額20億元。“義利相交”的新支點,撬動引領示范區“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伙人”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高。

膠州市“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發達,伴隨“立體化、零換乘、全通型”4F級膠東國際機場投入運營,將有40余條國際航線、170余條國內航線從膠州飛往全球,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膠州灣跨海大橋膠州連接線、濟青高鐵、地鐵8號線建成運行,綜合交通網絡融入青島、通達全省、連接全國、擁抱世界。
膠州市召開企業創新發展大會,用1.1億元獎勵53家企業,建立書記市長“直通車”,舉辦企業家座談會,成立102支服務小分隊,確保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深化流程再造,一網通辦、智能審批,擦亮“膠”您滿意·“州”到服務營商品牌,榮獲全國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公共資源交易百強縣。目前,膠州已經匯聚了20余萬外來人口,21萬家市場主體,700余家外資企業,2000余家外貿企業,始終保持“江北第一開放縣市”領先地位。
膠州市制造業基礎雄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3家,位居全省縣(市)第一;“專精特新”企業723家,位居青島區市第一,是亞洲最大的船用鍋爐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電機輔機生產基地、國內外知名的鋼結構生產基地。膠州市強化以資招商、突出平臺招商,集聚更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落地膠州;建立13條產業鏈“鏈長制”,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膠州在行動”,舉辦2021數字工業高層論壇,加快培育航空業、物流業、電力設備和機械加工三個千億級產業。
膠州市致力匯聚資本力量。2020年,新增創投風投機構216家、注冊規模112.36億元,膠州市擁有股權類基金440支,注冊總規模222.76億元。4家企業上市過會,占青島市的23.5%,創歷史新高。存貸款余額均突破千億,貸款余額、新增存貸比躍居全省縣市第一。
“資本是最精準的風向標,眾多資本對膠州的青睞,說明膠州已站在了新一輪發展的新風口。”畢維準表示,膠州市將竭盡所能提供更優環境、更優服務,與企業家一起攜手,共創美好未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豐曉飛 孫瀚)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