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山鎮藍莓園中,游客帶孩子現場采摘品嘗藍莓(攝影:李亮)

藍莓車間中,工作人員整理藍莓(攝影:王雪)

藍莓被種在花盆基質中(攝影:王雪)
2021年4月28日一早,伴隨著清脆笛聲,藍莓物流專線啟動,奔赴北京新發地市場。
這不是西海岸藍莓的第一次遠行。3月26日,寶山鎮政府帶領藍莓種植戶走進“金城”蘭州,1天內發放寶山藍莓300斤,影響力達30萬人次;3月28日,西海岸藍莓走進西安,地標協會、直播帶貨等13家單位進行東西部農產品互市計劃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全面覆蓋陜西省線上和線下銷售平臺。
北上之后繼續南下。4月18日,“寶山藍莓”走進深圳,當天發放藍莓600斤,現場人流量達到10萬人,影響力達60萬人次;4月24日,“寶山藍莓”上海推介會舉行,西海岸藍莓入駐浦東新區靈楊市場進行長期展銷,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再擴大……
其勢漸成
“酸酸甜甜,這藍莓好吃得很!”西安現場,來自陜西省寶雞市的盧飛強豎起大拇指。
“西海岸藍莓給上海帶來了富有濃濃青島風味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開啟了兩地現代農業合作發展的序章。”上海現場,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綜合處相關負責人稱贊道。
“與往年比,2021年藍莓銷售翻倍,尤其是線上銷售,呈現井噴盛況。”豐收的藍莓園中,寶山鎮藍莓產業協會工作人員高興地說。
從閨閣走向全國,西海岸藍莓的遠行絕非一蹴而就。2000年,寶山鎮金溝村以600畝地試水藍莓栽培,開創國內人工栽培藍莓的先河;2006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引進龍頭企業,帶動藍莓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期;201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藍莓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2012年,青島市政府與聯想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產業進入全面提升階段……
如今,青島西海岸新區已成為全國縣域內最大的藍莓規模化種植基地和產業化基地,種植面積近10萬畝,年產值10.5億元,被譽為“中國藍莓產業化的搖籃”。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預計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總產量3.7萬噸,總產值約11.1億元。
“經過20年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張家樓街道、藏馬鎮、寶山鎮和六汪鎮為核心的藍莓產業集聚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藍豐、北陸、奧尼爾、萊格西、薄霧等藍莓品種遍布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產區;冬暖棚、保溫式大拱棚、大拱棚設施栽培和露天栽培4種栽培模式搭配適度;早、中、晚熟品種順序生產,每年從3月下旬到8月上旬藍莓鮮果供應不斷;現有規模以上藍莓企業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帶動6.8萬農民從事藍莓產業,直接帶動農民年增收7億元,藍莓正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
其技漸善
如果說,2000年西海岸還在憑借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鼓勵藍莓種植力促產業振興的話,如今放眼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種植比種麥子還“簡單”。“早在2000年,咱鎮上就有了藍莓種植,那時算個新光景。經過20年的發展,不管是品種還是技術,種藍莓已經和種麥子一樣有章可循了。”46歲的李剛原本是個面點師傅,自2017年起轉型投入藍莓種植大潮。在李剛心里,“跨界”的底氣源于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產業的日趨完善。“從最初的新事物到現在的規模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換來了人們認知度不斷提高,加上育苗、種植、管理技術日趨成熟,無不堅定著種植戶的信心。”李剛說,“如今種藍莓不比種麥子難。”
經年耕耘自不必說,藍莓遠行的動力顯然不止于此。
在一處藍莓種植基地,一排排冬暖大棚鱗次櫛比,簇簇藍莓掛滿枝頭。“2021年有大數據指導,提早給大棚升了溫,藍莓比2020年早上市了10天,正好趕上清明小長假,3天就賺了3萬多。”基地負責人依仗的法寶,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青島藍莓大數據服務中心。“我們對青島西海岸新區21家藍莓企業30個大棚的8個指標實時監測,分析環境指標變化對藍莓品質的影響,進而為生產者‘量身定制’技術提升方案。”中心技術專家介紹。2019—2020年,在大數據驅動下,青島西海岸新區21家企業5204畝藍莓品質提升、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累積提升8600多萬元。“大數據未來覆蓋青島西海岸新區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都將大大提升。”相關專家分析說。
其思漸遠
優渥環境打底、政策保駕護航、科技賦能加持,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種植戶底氣足了、腰板硬了,自發種植探索就此展開,小小漿果迎來提質進階。
崔煥臻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大規模種植期,彼時的崔煥臻剛剛入行,市場飽和帶來的競爭壓力迫使他必須探尋新機。“我這兒的藍莓產果期要比常規大棚平均提前整整一年。”站在藍莓園里,崔煥臻驕傲地說。
農業項目向來投入較大收效較慢,盡快見到“回頭錢”可謂吸引力巨大。整一年的時間差從哪打出來?全自動放風機、全自動滴灌設備……棚內的自動化設備給出了答案。
“聽得到‘沙沙’聲嗎?這是自動放風機正在打開放風口。”崔煥臻向青島西海岸報記者介紹,“精準溫控、補水、通風,數據化管理不但讓藍莓生長得到精準把控,整個過程也幾乎無需人工,一個工人照料20座自動化大棚綽綽有余。”省下的人工投入,被崔煥臻投向了新領域——無土栽培。棚內所有藍莓植株全部被植于花盆內的基質中,豐富的有機質不僅能給藍莓根系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還便于精準控制水肥。“精準管理、環境優良、養分充足,這就是我家藍莓‘跳級’生長的秘訣。”
更新種植技術和理念之外,更多前瞻者的眼光開始轉向二、三產業。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深加工的龍頭企業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研發了系列藍莓酒、酵素含片等產品。
其景可期
這小小的藍色漿果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翻滾出了無限可能——21個藍莓產品通過“三品一標”、ISO9000和GAP認證;4個藍莓品牌獲國際有機產品認證;“黃島藍莓”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青島市島城市民最喜愛的農產品品牌……
伴隨藍莓物流專線發車,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托中國農批項目打造的“黃島藍莓”集散中心也同步啟動,將充分發揮農批市場全國互聯互通的優勢,有效提升“黃島藍莓”品牌知名度、推動“黃島藍莓”走向全國、帶動藍莓產業升級。(青島西海岸報記者 王雪)
(稿件原載于2021年4月29日《青島西海岸報》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