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0日訊 翻開城陽史冊,處處流淌著“紅色基因”。為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市民了解社區歷史變遷、傳承社區紅色記憶,5月8日,城陽區開設“記憶管家”志愿服務社區微記錄專欄,通過組建“記憶管家”志愿小分隊,深入全區各級實踐陣地,采訪社區老黨員、“五老”人士等,記錄社區變遷、歷史文化和傳統紅色故事,用微紀錄片的方式,再現過去的光輝歷史和崢嶸歲月。
據了解,第一批“記憶管家”社區微記錄講述了28個故事,它們中有全國勞動模范、共產黨員張式瑞的故事,“74西沙海戰”老兵姜耀平的故事,胡嶧陽歷史文化傳說,丹山戰爭遺址,紅色故事鐵騎山戰役等等。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一件件感人的紅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戶,讓人了解那段歷史,也是一粒種子,讓人在內心激發認同,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鐵騎山戰斗,是解放青島時打得最為慘烈的,也是當年打開青島北大門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在經歷了9次激烈的拉鋸戰斗后,人民解放軍奪取鐵騎山,以血肉之軀鋪就了一條光明之路。”在觀看完微視頻后,東鐵社區居民感慨萬千,“‘記憶管家’志愿者制作的微視頻讓這些發生在我們東鐵社區的革命故事得到流傳,讓這些英雄們都能活在人們的記憶里,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后我們還將陸續采訪社區老黨員、老干部和老兵群體,挖掘社區紅色故事、歷史文化故事及社區變遷過程,這是一次與眾不同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我們收獲頗多。”“記憶管家”志愿者呂帥帥告訴觀海新聞記者。
作為全省、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區,城陽區始終堅持以“陽光城陽”建設為抓手,以服務群眾、助力社會治理為著力點,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持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不斷探索富有特色實效的文明實踐“城陽路徑”。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結合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城陽區正著力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服務效能,推動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五送”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為抓手,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加快建設青島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青島新中心提供有力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