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3》團滅!這或許也是選秀綜藝的命運。

倒牛奶事件,把“飯圈”亂象置于聚光燈下,并最終令一款熱門選秀綜藝徹底涼涼。
但這恐怕還不是故事的全部。
早前國家網信辦回應稱,今年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飯圈”亂象列入整治重點,“嚴厲打擊網絡暴力,引發網絡粉絲群體非理性發聲、應援等的行為”。
這意味著,在選秀綜藝終于被自己“奶死”之后,飯圈或許終將告別自己的PUA時代。
被終止的《青春有你3》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然而與法規同時被曝光的,卻是一段倒牛奶視頻。視頻里,一群大爺大媽正成箱成箱地往水溝里倒新鮮的牛奶。

一切源于《青你3》和牛奶贊助商制定了一個游戲規則,在每個瓶蓋里面都印上了二維碼,每掃一個二維碼,就有一次為自己心儀選手投票的機會。
只要瓶蓋不要奶!粉絲們掃完碼便將牛奶倒掉,到最后自己倒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出現了倒奶產業鏈。
有豆瓣網友爆料,僅4月30號一天,就有3000件牛奶被倒掉,如果爆料屬實,也就是說一天的時間就有近70噸左右的牛奶被倒掉。

為這出荒誕劇劃上休止符的,是5月4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3》后續節目錄制。
5月6日夜間,愛奇藝發文道歉,稱對于“倒奶視頻”所造成的影響表達歉意,關閉《青春有你》第三季所有助力通道。
但接下來的故事發展超出粉絲預計,首先是成團夜返廠取消,然后是終止錄制、取消決賽。一份在網上大量流傳的就地成團名單,最終被平臺方否認。
相比沒有總決賽的成團,現在的結果或許對粉絲來說更加殘酷:干脆連團都沒了。
受傷的,首先是選手,對于從過年期間便在節目組里封閉度過,渴望一次成團出道機會的選手來說,這個結果確實是有點殘酷了。

但還有一個巨大的受損群體,當然是秀粉。
當亂象出現時,節目做出整改,但粉絲們已經付出了一整季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花出去的錢可能是自己買的奶,也可能是網上直接買的奶票,這些損失顯然已經得不到賠償了。
被PUA的飯圈
為偶像打投最早來源于2014年日本偶像組合AKB48的總選。國產綜藝不會放過這套來錢又快又猛的日韓打投游戲規則,照搬成功。
2016年《超級女聲》首次將這種玩法搬上選秀舞臺。節目組將二維碼印在有超級女聲Logo的牛奶包裝盒上,粉絲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超級幣,才可以為選手投票。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超5000萬人次掃描牛奶上的二維碼,超級幣掃出15.4億個。
這也催生了一個新詞——奶票。
而隨著內娛選秀進入新時代,101系節目的規則正式設定為,“你選擇、你投票、你的愛豆就成團出道”。

這類節目里,觀眾已經不再是觀眾,而是“創始人”、“制作人”、“發起人”。所有選秀節目的核心邏輯是:粉絲作為青春制作人,通過投票、花錢,擁有對偶像是否出道的最終決定權。
為此,她們每天要負責心愛哥哥們的數據打投、輿論控評、反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按照游戲規則,為哥哥們花錢。
花錢不止是為哥哥出道,而是綜藝已經默認了一套游戲規則:節目鏡頭有限,鏡頭不可能平均分給每一個人,誰更能讓粉絲花錢,誰的鏡頭當然有理由更多。
說到底,資本也在篩選最具商業價值的藝人,也就是利用粉絲想讓愛豆成功出道的心理實現商業變現。
愛奇藝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偶像練習生》之所以能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是因為粉絲的銷量是能決定選手的去留和排名情況的,甚至“是可以決定生死和前程的,這樣參與程度會非常高?!?/p>
買酸奶打投就是其中之一,一個令網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必須掃描瓶蓋內部的二維碼才可以進行投票,如果掃的是瓶蓋外邊,牛奶不喝也可以送人,大概率不會有人選擇倒掉。
背后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商家心理:怕粉絲鉆空子,整天拿著手機去商店掃瓶子,那就沒法商業變現。
這一整套游戲規則,最終令粉絲追星日益陷入瘋狂。
因為粉絲們不僅決定偶像的誕生,也決定了偶像之后的星途。作為偶像工業的“衣食父母”,哥哥的名次被擠下去了,使勁兒買;哥哥鏡頭少了,使勁兒買……女友粉、媽媽粉、事業粉們都清楚,無論是出道前的打榜,還是出道后的應援,都離不開錢,集資成為了粉圈的常態,甚至演變成了一種粉圈內部的“PUA”。
一套飯圈流行話術是:“哥哥(愛豆)是好的,就是粉絲躺著、不支棱,一群廢物急死了。" “哥哥真好,我們要配得上他”。
沒錢怎么辦?各種亂象都出來了。
而肯為哥哥們花錢的粉絲,也越來越年輕。

據《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F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90后里追星群體占比僅26.78%、95后為50.82%、00后則接近70%,學生黨是粉絲中的核心群體,占比過半。
00后當中,超過60%在關注偶像團體,14.89%每月追星花費超5000元,其消費多集中于應援、購買代言或推廣產品、打榜投票、購買周邊等。
粉絲們“相互催集資”,有花樣百出的方式。大家齊心協力為偶像付出,本質是比賽著花錢。
問題是,像這么被粉絲奶大的哥哥們,真的能打嗎?
被奶死的選秀綜藝
流量是真的能打。
數據顯示,開創了內娛偶像選秀新時代的第一季的《偶像練習生》,也就是《青你》的前身,在播出短短三個月時間,總播放量就達到了28.3億次,單期播放超2.3億次,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34.9億,相關微博話題盤踞微博熱搜榜高達577次。
今年選秀的熱度雖不及第一屆,但依舊相當能打——《青春有你3》和《創造營2021》都位于同期全網綜藝前三。
然而,當瘋狂游戲從飯圈一路蔓延到整個網絡平臺后,平臺方也免不了被反噬,關于選秀、偶像、打投的批判其實一直不絕于耳。
對偶像綜藝的質疑其實一直都在,但這屆偶像確實是更加拉胯了也是公認的事實,背后正是這套過度瘋狂的飯圈法則。

類似的故事在十幾年前火熱的選秀時代也發生過:因《超女》而引發的選秀盛況遠比如今的團綜有過之而無不及,在2007年出臺“不得采用手機投票、電話投票、網絡投票等任何場外投票方式”規定后,選秀一度逐漸走下坡路,并逐漸淡出舞臺。
但那個時代選秀起碼還是誕生了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等一線女星,到現在她們依然是音樂界中堅力量,一大原因是當年的選秀,還是看實力的。

而當新時代選秀變成了養成綜藝,對秀粉來說,觀看節目不在于哥哥的表演,而在于Pick一個選手,顏值和話題創造力取代了實力,成為選秀第一法則。
于是,整個選秀節目,占據最大比重的,也是偶像訓練、吃飯、睡覺的日常,而非舞臺表演。
一大批高中未畢業的哥哥們僅憑顏值和被粉絲想象賦予的美德,成了眾多粉絲心中的男神,一大代表正是龍丹妮旗下的R1SE,被網民調侃為:老賴之子周震南、核廢水任豪、豪車壁咚夏之光、戀愛劈腿焉栩嘉、抄襲歌曲何洛洛......

盡管內娛選秀體系借鑒于日韓,但日韓選秀綜藝的選手平均每人都有兩年左右的練習生涯,很多藝人在小時候就已經被星探發掘進行跳舞、唱歌、聲樂等多方面的才藝培訓,起碼專業素質是有保證的。
反觀國內的偶像選拔,從參加節目到成團成為頂流,只需要五個月。
一群空喊國際男團,卻毫無業務能力的哥哥們,就這么承載了萬千粉絲的夢想。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青春有你》《以團之名》等選秀節目的風靡讓每年出廠的偶像明星的數量達到了成百上千。但在選秀圈里,一直有“出道即巔峰”的說法。
出道后能繼續走紅的偶像,始終是少數,而出道成功,也就意味著人設坍塌的開始,老賴之子、九漏魚、海王、PUA達人的新聞不絕于耳人,而這些人,正是讓粉絲瘋狂花錢的流量明星。

即便一次次塌房,但很多粉絲仍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為新一屆哥哥們又出來了。
但倒奶事件引發《青春有你3》劇終后,故事有可能被改寫,不僅是選秀綜藝本身可能面臨重啟,更重要的是,這種被資本全方位的侵蝕的飯圈文化,很可能將要遭遇一系列治理。
有污點、知識文化程度太低的藝人可能將要面臨藝德審查,不是不能有青年偶像,但偶像一定要承擔起相對應的社會責任,要對粉絲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2018年,許知遠在《十三邀》中問曾經的選秀冠軍李宇春“偶像到底是什么”,李宇春第一句回答是:“偶像是生意”。

雖然沉迷其中的是青少年,但設計出這套規則的大人們首先應該反省。
青春的感動是很可貴的,就像家長們的血汗錢、白花花的牛奶也是很寶貴的,應該珍惜,不是浪費。
從創造101開始,狂奔了四年的選秀綜藝,會因為“倒奶”而猝死嗎?或許,這是國產選秀綜藝的新生,是錯永不對,哪怕它曾經風靡一時。
而時代要拋棄瘋狂選秀的時候,不需要打招呼。
最后想為哥哥們不能成團失落的秀粉們,送上一曲李宗盛所寫的《夢醒時分》:
“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p>
希望這也是國產選秀綜藝和飯圈亂象的夢醒時分。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