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乘“雪龍2”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消息,在為期179天的極地考察期間,該所參航人員在普里茲灣、宇航員海、南極半島和阿蒙森海等南極海域獲得了多站位、全水深的營養鹽、溶解氧和葉綠素等基本生化數據以及真光層的顆粒有機碳、色素、初級生產力等海洋生物和化學樣品,同時成功布放4套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綜合觀測潛標系統。

據悉,此次布放的潛標系統中,有的首次搭載雙沉積物捕獲器,用以開展沉降顆粒物垂直輸運過程的觀測,有的用以開展天然鐵施肥效應對南極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觀測,觀測參數多樣,計劃于中國第38次南極科考航次回收。
此次考察采集的海水樣品和潛標觀測記錄的長時間序列數據,將有助于研究該海域生物泵運行效率和變化規律,進一步揭示受氣候變化影響顯著的極區重點海域物理-化學變動過程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原理,對深入認識南大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李潔 李卉)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