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范明超
身份:青島科技大學廣告學專業大四學生
體驗崗位:青島婦兒醫院急診科護士
“她們教會我,無論在社會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是不變的信條。”
“男童,3歲,誤服了老人的降壓藥,立即送到搶救室洗胃……”“李護士,又有兒童打不進針,家長急壞了,快來看看……”鮮紅的“急診”兩字,在任何一家醫院里都是最醒目的。有人說,急診室是人間最真實的樣子,這句話在兒童急診室同樣適用。2016年2月,早報以《誰給的“催淚紅包”》為題,連續報道了發生在青島婦兒醫院急診科的一則溫暖人心的故事。時隔5年,早報記者與青島科技大學大四黨員學生范明超一起,在護士節到來之際加入這支醫護團隊,進行一次又當護士又當“媽”的特殊體驗。

范明超(右一)觀摩李向云(右三)給患兒輸液。
壓力山大 給患兒扎針最心疼
推開急診科的大門,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里患兒的哭聲震耳,父母與醫護人員行色匆匆。與成人急診科不同的是,這里救助的都是兒童,因此,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氣氛中多了一絲暖色。“抓緊!這個孩子需要馬上洗胃……”今年39歲的李向云是急診科的主管護師,昨天上午8點,當記者與范明超見到李向云時,她正在緊急搶救一名3歲男童,口罩與醫帽之間露出一雙溫柔而堅定的眼睛。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讓范明超感到揪心。“剛才情況太緊急,我都嚇蒙了。 ”范明超在李向云身后目睹了整個搶救過程,雖然沒有參與實操,依然緊張得冒了汗。剛剛松了一口氣的李向云聽到范明超的話,一邊關上搶救室的門,一邊回答:“這算是小病情,更緊急的是意外傷。 ”已經在急診崗位上工作了14年的李向云告訴記者,2007年,剛剛畢業的她被分到急診科,這也是她在上學時最向往的科室。雖然急診科又忙又累,但李向云卻說,這里有著獨特的魅力,“在病人和家屬最急切、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夠幫到他們,這就是急診科最有魅力的地方。 ”
“給孩子打針和給成人打針完全不同,兒童血管細小,再加上哭鬧,入針點格外難找。能一次性打進去,讓孩子少受點苦,我們比誰心里都高興。 ”李向云日復一日穿梭于各個病區,查房、分診、交班......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每天平均輸液400多人。急診室里突發情況多、體力消耗大,對急診護士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要求更高。
耐心細心 護士都是“超人媽媽”
在急診科的監護病房里,病人安靜地躺在病床上,身邊的儀器發出有規律的聲響,對普通人來說,這樣的環境會讓人產生緊張感和復雜的情緒,而在李向云和同事的臉上卻看不出緊張,更多的是笑容。
“打完針,我們去看動畫片! ”“我們是小超人,小超人不怕疼……”急診室里,除了搶救室,就屬輸液室最繁忙。當下季節,乍暖還寒,手足口病、流感等傳染病漸漸增多,輸液室里座無虛席。李向云說:“我們不僅是護士,更是‘媽媽’,哄孩子是最基本的技能。 ”每一個被抱上輸液臺的孩子,都會害怕得哇哇大哭,需要父母和護士一起摁住手腳,才能正常打針輸液。怎樣才能用最快的時間撫慰孩子的情緒,每個護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保證每個從輸液臺上離開的孩子都能平平安安,每位家長都能放下懸著的心。李向云告訴范明超:“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哄,耐心和細心就是讓孩子聽話最好的方法。 ”
在急診科里呆久了,每位護士都是“超人媽媽”,就連親生父母都安撫不了的孩子,到了她們手里,也能變成乖寶寶。
責任擔當 懷孕29周堅守崗位
緊張的急救室里,每個人都在展示責任與擔當。李向云告訴記者:“很多人覺得急診護士又忙又累不好干,但我們每個人都珍惜在崗位上的分分秒秒。 ”
記者看到,一位已經懷孕29周的護士依舊在急診室里穿梭,她一手扶著腰,一手拿著分診單,引導一位急需搶救的兒童到搶救室。 “急診室里沒有輕松的工作,來的都是急癥。 ”李向云告訴記者,急診室里所有懷孕的護士都是在崗位上堅持到預產期前最后一刻,有的甚至在回家待產前一天還在搶救室里捍衛生命。
有人說,急診科是很多人不愿意從事的崗位,累、苦、風險大,更可怕的是在急診室“萬事皆有可能”,一旦粗心大意,隨時可能斷送職業生涯。但是,對于李向云來說,正是因為這些緊張和不可預測的突發狀況,鍛造了急診護士獨立果斷、獨當一面的勇氣和自信。
/ 對話 /
“再選一次,我還是會來急診科”
記者:很多人都說急診工作最累最辛苦,你如何認為?
李向云:的確,急診的工作全是急活,在這里除了累,醫護人員還要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和醫患關系等問題,但是這里也是與患者距離最近的地方,這份工作很真實,也很神圣。
記者:工作之外你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哪里?
李向云:急診科的工作繁雜,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公在照顧3歲的女兒,有一陣因為長時間加班,女兒看到我都感覺有些陌生了。從那以后,我一有時間就會跟女兒在一起。
記者:如果再選擇一次,你還會來急診科工作嗎?
李向云:急診科的工作能讓醫護人員得到最好的鍛煉,大家團結像一家人,辛苦的工作也會干得很起勁。所以,就算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來急診科。相信不僅是我,所有的同事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 感悟 /
“她們教會我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體驗結束,范明超寫下了這樣的感悟:
醫院里的患者你來我往,人聲嘈雜,急診部門里,患者們的就醫需求比普通門診更為急切,而急診護士們的工作卻是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護士的工作看似簡單,卻很繁雜。分診臺處的護士時刻待命,對孩子的病情進行初步診斷,幫助父母了解就醫流程,指引他們及時就醫;到了搶救室,護士需一邊溫柔地安撫哭鬧的患兒,一邊熟練地進行操作。聽著一旁小男孩震耳的哭嚎,看著護士不急不躁的操作手法,我感受到了護理人員溫柔背后的堅強。
走進輸液室,兩間屋子幾乎座無虛席,我才知道原來醫護人員每天要照顧如此多的小患者,工作量之大出乎意料。聽了負責人的介紹,我難以想象這些醫護人員每天要面對多大的工作壓力。即使這樣,護士們珍惜并熱愛自己的崗位,盡管難免遇到棘手的事情,但是做好這份工作能夠使他們快樂。
盡管只有幾個小時,但今天的體驗卻給了我極大的觸動。作為一名兒童急診的護理工作者,面對緊急的工作要求,同時兼顧到自己的患者是幼小的孩童,他們則需要建立起獨特的與患者溝通方式,把每一位患者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今天的體驗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盡管我要從事的是與護理行業并不相關的傳媒行業,但是她們教會我,無論要在社會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是不變的信條。
點擊或掃碼觀看急診科繁忙的一天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體驗大學生 范明超 視頻剪輯 劉宇航)
責任編輯:榮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