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近300位女企業家代表共聚青島,青島海麗雅集團董事長張旭明也身在其中。最近,張旭明確實比較“火”,讓她火起來的,是公司最近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做出了兩大貢獻: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提供特種彈性繩索,用于著陸器耐沖擊試驗。
青島隱形冠軍企業海麗雅掌門人張旭明被稱為“女繩王”。
談及青島“隱形冠軍”企業,海麗雅是一個特殊的存在。90多年來,是科技和創新讓一根小小的“繩子”締造了傳奇……談及這段創業成長史,海麗雅董事長張旭明感慨萬千。這些年,她帶領并見證著海麗雅從一個負債累累的花邊廠,成長為如今年銷售額近億元的民營企業。而產品,也從最初的普通繩纜,迭代至復合型繩纜。下一步,具備高科技元素的“智慧繩纜”或將是海麗雅的重頭戲。
為“天問”撐傘
為“天問一號”提供繩索。
上個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中,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做出了貢獻。“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對繩子質量要求極高,而海麗雅的產品在業內“最為可靠”。
海麗雅目前主營的兩項產業——特種繩纜和應急產業,為公司帶來了榮耀。張旭明表示,“在部分細分領域,公司做到了技術引領,而目前也正在面臨創新”。她用“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來形容公司的產品。
在很多同事眼里,張旭明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24歲的時候,張旭明成了廠里最年輕的車間主任。張旭明把最大的專注度和熱情投入在了繩索上。早年做織繩工的經歷,讓她對普通繩子編織有著庖丁解牛般的熟悉。靠著匠人一般的專注,張旭明成為海麗雅懂技術、懂管理的多面手。1998年,在市場低迷、訂單下滑的情況下,張旭明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
“1998年,當時企業還在為服裝做拉繩,一根繩子只能賣3角6分錢?!睆埿衩骰貞洰敵踅邮制髽I時的困境說,在美國底特律出差時遇到的一件小事讓她下定了轉型的決心。張旭明看到自己公司出口的繩索被當地代理商賣到了天價,“第一次感覺自己公司的產品原來是這么高大上,同時,心里又有點不是滋味。”
張旭明在展示產品。
助“蛟龍”深潛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國內一次產品展會上,張旭明看到了轉機。那次機緣巧合,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洋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主任吉國在展覽會上發現了海麗雅生產的海洋繩纜,并產生了興趣。機遇讓海麗雅的轉型真正找到了對接口,而后一飛沖天。“當時我心里很忐忑,因為當時國內使用的高端繩纜基本都是國外進口,更別提科考船上的專用繩纜了?!?/p>
2009年7月,海麗雅為中國科考船“大洋一號”成功研發配套的深海勘探高強力繩纜,下潛至3000米,開創了國內先河。2011年,為“蛟龍號”載人深潛試驗提供重要輔助繩纜,成功下潛5188米;2012年再次為“蛟龍號”載人深潛試驗提供重要輔助繩纜,成功下潛7062米。
“當時是給自己下了一個軍令狀了。”張旭明回憶,“我跟負責的領導講,你們可以再找幾家企業作為研發備選對象,萬一因為我們這兒出問題影響進程,這可是大事。后來,成功之后,那個領導偷偷跟我說,根本就沒有其他的國內備選企業,如果國內你們公司研究不出來,我們就直接從國外進口了?!?/p>
時任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的劉心成在自己回憶的《挺進深海之路》書里曾這樣記錄這個歷史瞬間。“6900米、6935米、6970米……10時55分,‘7005米’跳出畫面,指揮部一片歡騰,掌聲久久不息。這是共和國,不,是世界一個新紀錄的誕生。”
讓“金繩”成為大品牌
張旭明還有更遠的目光。下一步,海麗雅集團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企業“走出去”的契機,通過與專業的咨詢公司合作,利用政府推介的方式,力爭打開俄羅斯的市場。
“我們先后參加了俄羅斯國際軍警展、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考察了解俄羅斯及東歐各國市場情況,將公司自主研發的‘蛟龍’機降繩、救援訓練用繩等,推廣到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外市場,從而撬動‘一帶一路’海外市場之門。 ”
公司不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新市場。如今,海麗雅產品分為了兩大方向,一是定位于高端專業市場的品牌“蛟龍”,二是定位于民用市場的品牌“安心”,用于應急安全救生領域,助力民眾安全。
按照規劃,海麗雅將在品牌戰略上進行優化調整。張旭明說,公司將打造應急安全品牌海麗“安心”,以“民安 國強 海麗雅”的品牌理念,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添磚加瓦。(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薛飛 張琰)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