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4日訊 生于戰亂年代,兒時在日寇鐵蹄下被迫接受偽滿洲國奴化教育,解放后考入大學,學得真理;積極報名參軍,投身革命事業,從文工團到文化掃盲戰線主力教員,解放軍文化速成學校里幫助戰友掃盲,屢立新功;在海軍,教學中承擔宣傳重任,奉獻國防事業……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服務中心、今年92歲的李天生在文化教育戰線上一直兢兢業業,時刻不忘黨的教育和培養,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學習,老有所為。
解放后考入大學獲得新生
李天生祖籍是山東蓬萊,戰亂時期家人被迫背井離鄉到東北闖生活,落腳在吉林省長春市,那時的東北正處于日寇鐵蹄之下。 “小時候兵荒馬亂,好不容易有學校上學,學的也都是日語,還被灌輸上自己是滿洲國人這樣的思想,沒有一點自由,更是受盡欺凌。 ”李天生回憶,在偽滿洲國接受的完全都是奴化教育,生活貧困潦倒,后來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接管,那時候學校也是亂得一塌糊涂,上學不上學也沒人管理,直到長春解放,學校才被規范起來。
“初中畢業后我順利考入了東北大學,那時大學的校長是一位老紅軍,除了經常給我們講革命故事,還系統安排了專業知識課程,讓我們如獲新生。 ”李天生介紹,1949年7月,部隊要在大學招收一部分有文化的學生,他和不少同學積極報名,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參軍后,李天生被分配到164師,后來朝鮮戰爭爆發后該部隊入朝,后勤機關則到了沈陽進行了重新整編,1950年7月他跟隨部隊調到海軍。
成為文化教員奮戰掃盲一線
李天生被調入海軍后先是在青島,后來到天津,海軍成立文工團后他成為宣傳戰線的一員。后來,軍隊開始有計劃地普及中小學教育,全軍掀起了文化學習高潮。李天生成為文化教育戰線的主力教員。
“我被分配到浙江寧波舟山基地,在一所速成小學里面教語文,主要就是給參加過戰斗的排以上的干部講課、掃盲。 ”李天生說,學員中很多都是戰功赫赫的英雄,讓他們講都能滔滔不絕,但是讓他們寫就不行了,大部分人都沒有文化,教他們識字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教學過程就是從拼音開始,然后識字,再到寫人物、寫作文、寫信、寫報告,不到一年時間,每位學員要掌握3000個字。由于教學過程中李天生認真負責,方法得當,任務都能圓滿完成;后來成立速成中學,他又被調到上海;青島成立速成中學后,他又來到青島,繼續從事教學工作。
不忘黨的培養學習不停歇
教育戰線上,李天屢立新功,1957年他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后來在在海軍威?;負涡麄鞲墒?,然后又回到青島,直到1984年離休。
離休后,李天生一直堅持學習,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書,黨的歷史、中國近代史、革命的戰爭史都是他的學習材料。 “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見證過去見證現在也見證未來,沒有黨就沒有今天幸福生活,我愿意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 ”李天生說,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正是因為有了黨的正確領導才有了一個富強的新中國,希望中國共產黨承載著歷史的榮光,不斷奮進,繼續取得輝煌。 (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張磊)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