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4日訊 為有效破解學校周邊道路交通擁堵難題,進一步提升校園周邊交通秩序管理水平,青島交警市南大隊在“家校警”護導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拓展,以7個執勤中隊為實踐單元,不斷調優措施,將政府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廣泛納入到校園安暢這個課題中。截至目前,已成功為轄區符合條件的22所中小學、幼兒園量身定制了護導方案。
超前謀劃 打造創新亮點
今年以來,交警市南大隊進一步完善“家校警”校園護導模式的概念,通過多方護導崗位協同聯動,共同做好校園周邊道路護導、疏導工作。
該舉措率先在轄區文登路中隊試點運行,實施期間有效壓縮了測體溫等環節造成的送學車輛臨時停靠時間延長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充分驗證了“家校警”護導模式的科學性和緩解校園周邊交通壓力的有效性。
深化拓展 實現精準護導
交警市南大隊綜合考慮不同校園周邊復雜多變的交通管理狀況,多次聯合學校、教體局、消防、社區、學生家長等召開安全聯席會議,就護導崗位設置、車輛停放區域、上放學時段設置等問題進行探討,了解校方需求,廣泛采納多方意見,形成分析研判報告,為實現對不同校園的精準護導打牢基礎。

一校一圖,精準護導。交警市南大隊組織7個中隊開展大量現場調研,形成精確的數據情報,綜合交通設施、標線標牌、交警勤務崗位、教師護導崗位、家長護導崗位、學校周邊臨時停車區域等訊息,構建“一校一圖”框架,先后為22所符合條件的校園量身定制護導措施。通過查看“一校一圖”,校園周邊所有交通參與者都能迅速而準確的找到自己擔負的職責,切實把責任落到具體人、具體情境和具體場地。
為使廣大師生、家長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接納“家校警”校園護導模式,大隊采取PPT課件授課、家長微信群參與、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在轄區各校園中進行推廣;同時,積極組織學校護導老師和家長志愿者進行路況講解、護導技能培訓,促使“家校警”三方聯合做好上放學時段的護導、疏導工作。
因情施策,提升護導效能
“家校警”護導模式實施以來,市南交警根據轄區校園交通環境實際,積極發散思維,尋求適合自身的護導方式,在優化交通設施、拓展停車資源、分解交通壓力、落實主體責任等方面取得了不同進展,充分利用有限警力實現了護導校園安全、緩解交通擁堵的效果最大化。

優化交通設施。針對轄區內校園周邊交通標志、設施等進行了一次詳細摸排,并根據實際需求對校園周邊的交通設施進行了優化和整改。以德縣路小學為例,該學校地處德縣路、安徽路、曲阜路交界處,門前六處路口交叉,地形復雜,加之周邊兩處醫院和多處公交線路途徑此處,極易造成擁堵。經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在校園門前新增黃色網格線、禁停標志;取消曲阜路中山商城門前兩側泊位及學校門口北側德縣路上4個泊位,改為施劃黃色禁停標線的改進措施,一舉緩解了校園門前的擁堵風險。
拓展停車資源。一是積極協調校園周邊停車場,為接送學生的家長提供便利優惠的停車條件,減少校園門前違停現象。在南海支路國信地下停車場、太平角一路停車場、奧特萊斯停車場、東方飯店停車場等10余個停車場的支持下,文登路小學、育才中學、太平路小學等6所中小學、幼兒園門前違停現象明顯改觀。二是對周邊停車資源匱乏的校園,合理劃定即停即走停車區域和嚴格禁止停車區域,并采取電警抓拍的方式嚴格查處違停車輛,在保證正常車輛通行的同時,兼顧滿足接送車輛的停車需求。

分解交通壓力。為盡量將接送車輛進行分流,將其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大隊積極對接學校,采取了開設托管班、錯峰錯時上下學等分流措施。以青島市實驗小學為例,為改善校園門前江蘇路通行效率,避免擁堵,大隊積極協調學校進行錯峰放學,目前已實現放學時間段為周三周五中午11點30分至12點15分;下午放學15點30分至16點15分;托管放學16點50分至17點50分,送學車輛得到有效分流。同時,在高峰時段增加3名護導警力,并設置巡邏崗1處,確保高峰疏導力度不減。
落實主體責任。由于部分學生家長缺乏交通運行的整體意識,不管不顧隨意停車上下學生,甚至長時間停放車輛,加重了校園門前的擁堵情況。交警部門通過與校方、家委會座談會以及家長微信群等方式,將交警與學校共同研定實施的護導方案及時通報家長,并協調校方落實主體責任,督促家長主動遵守交通規則的目的。
“家校警”護導模式的深化拓展實施,使校園周邊的交通環境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交警市南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南交警將繼續加強實踐,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并加以推廣,不斷推動校園交通秩序管理水平邁向新的臺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通訊員 欒心龍 白亮)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