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4日訊 理療、練習走路、康復運動……5月14日,在即墨區祥泰殘疾兒童康復中心訓練室,孩子們正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做著各種康復訓練。

“來,同學們,聽我的口令節拍,拍手鼓時一定要注意節奏,1、2、3,開始……”5月14日,在即墨祥泰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唱游教室內,老師正在為孩子們上奧爾夫器樂表演課。兒童康復中心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相繼開設繪畫、足球、美工、五谷畫、剪紙、面塑、奧爾夫器樂、廚藝、律動、體育、康復、認知等課程,深受孩子們歡迎。
“這里既能做康復,還能學文化知識,為孩子提供理想的成長環境。”李霞在這里伴隨兒子度過5個春秋,如今,她感覺兒子“像換了個人一樣”。

即墨祥泰殘疾兒童康復中心主任于愛霞說,康教融合項目的優勢在于:對智障、聽力語言特需兒童,引入學校教育機制,康復訓練場所硬件設施、教學工具等模擬學前班設置,同步開展引導式康復;對腦癱特需兒童,在實施康復訓練基礎上適當加入幼教內容,并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逐步加大教育比例。
融合班老師會根據孩子能力水平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分組教學、互助游戲、個別化教學計劃等形式,幫助重度特需兒童的各個領域發展,讓這些特需兒童在同伴的陪伴與學習中達到自我成長。

近年來,即墨區依托學校、醫院開展康教結合、醫教結合、職教結合,實施“學校+醫院”、“康復+教育”、“教師+醫生”、“學校+社區”五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對享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特需兒童開展個別化教育指導、醫療康復和職業教育、輔助性就業、心理保健等,增強針對性與有效性,助力特殊兒童健康成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張濤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