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感十足的老年人不再宅在家中,不再把帶孫輩當成主業,他們“身懷絕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通書畫……展現了一個個活躍的老年風采。歡迎大家踴躍自薦和他薦,在早報的常青樹周刊上,我們將與大家分享老年人的精彩故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失能老人需要社會的關注,解決高齡和失能老年的“吃飯難”問題,助老食堂扮演了重要角色。
現場
“這口熱乎飯吃得真舒服”
在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助老食堂,門口的黑板上寫著當天的菜單,醬爆雞丁、醋熘白菜、香菇油菜、紅燒雞腿塊、蝦醬炒雞蛋……不到中午11點,已經有老人端著盤子準備打飯。 “飯菜質量好,又干凈衛生,解決了我中午吃飯的大問題,再也不用讓孩子每天大老遠趕過來給我做飯了。 ”潘麗是這家社區助老食堂的工作人員,她一邊給老人盛飯一邊跟記者說:“這里的飯菜標準分為12元套餐和16元套餐兩種,老人在這里可以堂食、自提,也可以選擇送餐服務。通常情況下周六來吃飯的老人比較少,因為周末很多子女會回家看望老人,大家多選擇在家和孩子一起吃飯。 ”
就在這時,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走了進來,她四處打量了一下周圍的環境,在餐臺前仔細端詳著菜品,然后對工作人員說:“我可找著這了,給我來一份16元的套餐。 ”趁著老人吃飯的間隙,記者上前和她聊了起來。 “我姓周,今年70歲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孩子平日工作忙,不在身邊,我平日里一個人做飯吃,做一頓能吃好幾天,感覺整天吃剩飯,我就想找個這樣的食堂,吃得花樣多,我也省事,我聽我弟弟說他家附近有家老人食堂,我就一路打聽著趕過來了。 ”周阿姨告訴記者,她住在水清溝附近,坐公交車過來花了接近一個小時。記者看到,周阿姨點的16元套餐里有土豆燒雞塊、蝦醬炒雞蛋和香菇炒油菜,主食是饅頭和小米稀飯。 “菜做得比較軟糯,老年人能嚼得動,這口熱乎飯吃得舒服。 ”
工作人員告訴周阿姨,可以到自己所在的街道辦事處了解一下就近的社區老年食堂,“其實,只要我身體還行,距離遠近不是問題,就當出來活動鍛煉身體了。 ”周阿姨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把飯菜拍了照片發朋友圈。
服務
群里接龍“花式”點餐
“我們每天上午會把第二天的菜譜發到群里,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下單接龍,大部分老人會選擇送餐服務,這個片區每天要送三四十份,也有選擇到食堂來自提的老人,選擇堂食的比較少。 ”潘麗告訴記者,“接龍”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老人不會操作,在群里語音留言或者打電話都是可以的,在群里接龍操作的多是老人的子女。
記者了解到,鎮江路街道這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去年9月份開業的,目前有9名工作人員,她們會根據轄區老年人居住情況,挨家挨戶上門詢問是否需要家庭養老服務。潘麗告訴記者,前兩天她去一位老人家入戶尋訪,發現老人躺在床上行動不便,老人告訴潘麗,自己開窗的時候不小心,把腰扭了,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潘麗通知了醫護部的同事,上門給老人做了腰部理療,老人的癥狀很快得到改善?!捌鋵?,老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現在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即使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因為子女白天要上班,老人的吃飯問題也是子女們最關心也是最頭痛的大事,社區助老食堂不僅給老人提供了一口熱乎飯,也解決了子女們的后顧之憂。很多老人來問有沒有早餐服務,我們這里正在籌備,估計下個月就可以推出來。 ”
記者注意到,類似的社區助老食堂在我市有很多。在軍休四分中心同和路院區的“老兵食堂”,每天中午都有老人早早地來到食堂排隊打飯?!拔覀冎行牡睦媳程檬侨ツ?0月份開業的,現在每天來食堂就餐的大約有四五十人,每天下午,食堂都會掛出第二天的菜譜,特別是有餃子、包子的時候,來就餐的老人特別多,很多老人都是打了飯拿回家吃。 ”現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老人食堂需讓更多老人知道
調查
“過去沒有這個食堂的時候,出去吃一頓飯四五十元錢也就是一兩個菜,還要跑很遠的路,很不方便,現在來這里吃一頓,三個菜葷素搭配,也就花個十幾塊錢,物美價廉非常便宜,環境好,服務也好。 ”家住浮山后的退休老人吳天明告訴記者,他周圍有的老人要么不會做飯,要么身體不好,或是老兩口有一個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柴米油鹽都有,看著什么都不缺,但離吃上熱乎飯還有一段距離。
采訪中記者發現,也有部分老人對助老食堂不是很了解。 “我們自己家有米有退休金,為什么要去外面吃飯,又不是吃不起飯”“這么大年紀了還去吃食堂,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吃食堂讓人感覺是沒人管的老人,我寧愿在家自己弄點吃的,也不愿去食堂吃,那里的飯菜也不一定合我的口味”……
對于助老食堂,很多年輕人持積極態度。今年36歲的楊帆是一家超市的運營主管,她告訴記者,“當時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上門時,那天正好我在家,我就給他們辦了簽約送餐服務,卡里充上錢,每次送餐直接從卡里扣費就可以。每天午餐變著花樣吃,老兩口覺得挺滿意。 ”楊帆認為,社區助老食堂還應該多大一下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家有老人的兒女們知道,信息不對等讓他們還未完全接受這一新事物。
拓寬老人社區養老空間
觀點
“開設助老食堂,是軍休中心根據軍休干部飲食需求,提供集中用餐及上門送餐服務,從原材料的進貨、加工、烹制層層把關,由營養師指導規劃菜譜,專業廚師精心烹制,用心做好餐,保證軍休干部每天吃到營養健康的餐品。對于行動不便的軍休干部,可通過簽約送餐業務,坐在家中即可享受熱騰騰的飯菜。 ”市軍休服務中心籌備組副組長高志軍告訴記者,除了“老兵食堂”“樂齡工坊”,中心還利用有限空間擴大為軍休干部服務的范圍,開設助醫工作站、藥房、理療室、理發室、書畫室、老兵書屋、老兵服務社等場所,讓軍休干部既能方便生活,又能修身養性?!巴ㄟ^鏈接街道、社區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措施,打造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高志軍說。
在市北區鎮江路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路看來,助老食堂一方面保障了老人飲食營養的攝入,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老人情感和精神的交流。 “對于很多獨居老人來說,吃飯不規律成了常有的事,因此,助老食堂可以讓老人飲食起居更有規律。另外,就餐時間對于老人來說,其實是難得的社交時刻。老年人更需要適度的運動和用腦,讓他們走到飯堂就餐,不說兩全其美,至少這兩方面都能有所照顧。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