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9日訊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進入查糾整改環節以來,全市政法隊伍邊查邊改、即查即改、真查真改,結合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 實踐活動,組織政法干警進企業、進社區、進村莊、進學校、進單位,解決了一批困擾人民群眾的煩心事,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
公安機關與人民群眾接觸多,公安工作好壞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重要影響因素。5月15日下午,在膠州市公安局膠萊派出所,來自四川德陽的一對夫婦與他們被拐失蹤28年之久的兒子抱頭痛哭。看到此景,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隊長康平說:“作為打拐民警,非常的激動。這是今年公安部‘團圓’行動開展以來,青島首個被拐兒童與家人團聚的成功案例。”5月15日也是全國公安機關第12個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5·15”宣傳日,據了解,2021年以來,全市共立案查處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4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2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億余元,涉案受損人數、涉案金額同比分別下降了8%、52%。同時市公安局計劃年內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3000次“掃樓清街”大排查活動,截至4月底,全市已開展“掃樓清街”活動560次,核查企業560余家、經清理整頓良性退出3家、立案查處1家。期間,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接到疑似傳銷的線索,立即組織民警迅速趕赴現場,當場控制傳銷團伙16人,現場勸退已交付款項的參與群眾,成功阻止一起以發售ATO數字貨幣數億元體量的非法傳銷案件發生。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為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感受到法律的溫度,全市各級法院也在工作實踐中主動作為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前不久,李滄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干警在審核網上立案材料時發現,一起婚姻家庭糾紛案件的材料不符合立案規定,法院干警主動了解情況后發現,王女士年近六旬,對立案信息系統不熟悉,缺乏民事訴訟法律知識。為此,法院干警多次與王女士聯系溝通,指導王女士完成起訴狀的書寫,逐份提交相關立案材料。5月13日,王女士的案件順利完成了立案申請,現案件正在進行訴前調解。出于感謝,王女士向李滄法院寄送了錦旗和感謝信,李滄法院立案庭庭長韓繼升說:“訴訟服務無小事,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要跟進到哪里。”平度法院民三庭法官李衛東近日也收到了一面錦旗,贈送錦旗的宋女士卻身在青海。2020年7月,因債務糾紛,宋女士向平度法院提起訴訟,欲追回欠款。此時宋女士已年滿75歲,并且遠在青海省海東市,當地交通極為不便。宋女士的焦急李衛東法官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在法官的工作下,2020年9月,此案進行了互聯網開庭。在庭審過程中,由于青海方言有些晦澀難懂,李衛東和書記員十分耐心地同宋女士溝通,經過耐心地釋法明理,當事人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但欠款人并未如期還款。2021年4月,此案成功執結,宋女士拿到了1萬元欠款。
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實施前夕,市檢察院5月14日召開全市檢察機關“兩法”宣傳月新聞發布會,決定開展“兩法”集中宣傳月活動。活動從5月14日正式啟動,歷時一個月。活動期間,全市檢察機關將全面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強化百名檢察官法治副校長職責,以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學校宣傳“兩法”、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和自我保護意識,護航校園安全;圍繞“兩法”主題同步舉辦未檢“六一”主題檢察開放日活動,詳細介紹檢察機關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工作舉措及成效;以大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一類列宣傳品牌,營造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氛圍。
今年是《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實施一周年,市司法行政系統積極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農民工辦實事。5月12日,西海岸新區司法局來到濱海街道辦事處宅科村,開展農民工“溫情護薪”宣傳進村居活動。活動現場援助律師針對雇傭關系中用工、責任、工資報酬等方面的外出務工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為前來咨詢的群眾進行解答,并結合有關案例給予現場說法,并重點推介了法律援助助力農民工討薪維權的制度規定和相關做法。在即墨區,農民工孫某緊緊握住援助律師的手,道出聲聲感謝:“法律援助真是幫了我的大忙,讓我們農民工的活沒白干啊……”2021年3月,受欠薪困擾求助無門的孫某來到了即墨區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況后,即墨區法律援助中心為其開通農民工欠薪“綠色通道”,簡化程序,免予經濟困難審查,實行當天申請、當天受理、當天審批,并當天指派李律師辦理此案。接受指派后,李律師立即會見了孫某,詳細了解案情,在多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為孫某申請了仲裁,最終,仲裁裁決支持了孫某確認勞動關系、欠發工資以及未簽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仲裁請求3.5萬余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