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教育是兜底的教育,期間,同學們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習慣,增強學習能力,打造強健的體魄,有社會責任感。”
——范明星

范明星,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校長,先后榮獲李滄區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山東省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教研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他倡導“適性教育”理念,在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創新實施分層組合式教學實踐,構建家庭、學校、社會聯合育人的大生態圈,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取得高位發展優勢。

從小學到初中,多年的教育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家庭生態不一樣,會直接導致孩子的成長生態完全不一樣。在實施教育時,我們,尤其是家長,不應只看表象,而應找到背后的原因。
高效的教育實踐需要教師和家長同步跟進,我們不應只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還應放在家庭教育上。
“家校共建”是個必然且長遠的話題。

教育一定是有溫度的。只要用上心了,就能與孩子們共情,就會產生共進的效能。
在青島63中,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能夠吃得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吃得好;
在青島63中,以班主任為中心調動各學科教師的“班級聯席會”,讓每個孩子都能實現最大范圍的成長;
在青島63中,適合的時機里,所有老師可能都在關注著同一個孩子。

在青島63中,
初一:習慣養成,觀念轉變;
初二:根據不同的學科教學分層,關注青春期;
初三:在教學策略方面有效實施分層教學,一生一策。

五育并舉重在融合發展。
“五育”是相互融合、滲透、促進的,而不是此消彼長的,人的教育應是全面發展。
青島63中積極踐行青島市“十個一”項目,讓孩子們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這帶動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進而反促文化課的學習,并在“班級聯席會”的合力下出現了良性循環的局面。
我們足球社團的孩子,文化課成績沒有下降的,他們熱愛足球,“班級聯席會”的介入,又讓他們為了實現對足球的熱愛而加大了對文化課的學習。以至足球與文化課雙提升,相互促進。

我們大力推進讀書活動,結合“讀本好書”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開展了系列讀書活動,比如虎山文壇,以賽促讀,以讀入賽,讓校園出現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我們學校還獲得了為數不多的“書香校園”榮譽稱號;
我們通過“學科月”的開展,來豐富學科知識、提升學科素養與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注重體育,足球社團的建設讓我們的孩子剛獲得了“2021區長杯”男、女組冠軍。因人因時開展的足球訓練,不僅讓孩子們得到了特長愛好的展示,還助力了他們文科課成績的提升和個人發展。

在我看來,學生是第一位的,老師也是第一位的,一個是主體,一個是主導,兩個都是第一。
知人、識人、用人所長,每個人都很重要,都能發揮作用,都能帶來變化,只不過看你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
我們打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有機結合,達成了共同的愿景。
我們對新教師實施雙導師制,通過同課異構、示范引領課等,他們入職第二年便能實現從站得住,到站得穩,再到站得好的層層遞進,并成長為學科骨干。
我們針對學校實際,把區、市教研員請進學校,讓他們指導任課教師。
我們通過尋標對標,開闊教師的視野,增進教學素養,通過課堂展示和座談交流把個體學習轉化為團隊互進,大大提升了教學實效性。

我們一半以上的教師獲得了區、市級以上教學能手、名師、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青島63中的老師樸實肯干,善于團結協作,他們關心關愛著每一個學生。
在走廊上、操場上、過道上,你可以看到老師隨時和孩子們交流的場景。

現在的社會期望已經與我們那個時代完全不同了,希望在家校合作共建的過程中,各位家長能夠真正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社會需求與渴望。
“愛”,一定要科學。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