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50億影帝”——地地道道的青島人黃渤,跑到了中國建材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小鎮;在一株株綠油油的蔬菜前,黃渤饒有興趣地詢問技術人員培育蔬菜的點滴細節,臨走前對“超級蔬菜大棚”里的作物還贊不絕口。
這個“超級蔬菜大棚”好在哪里呢?觀海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這個蔬菜大棚有點不一樣
走進中國建材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小鎮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上下四周環繞,記者像身處巨大的“水晶宮”。
據中建材智慧農業小鎮項目經理季程博介紹,智能玻璃溫室大棚以“互聯網 農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通過數字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產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農產品安全追溯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保證消費者第一時間買到可追溯,放心的農產品,保障農產品相關企業品牌形象,使消費者免受侵害,互聯網農產品防偽溯源是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監管的重要工具。
據智能玻璃溫室大棚項目經理季程博介紹,玻璃溫室大棚的農產品安全追溯系統中包括產品品牌、生長全程圖片展示、農藥肥料記錄、主要環境數據、實時視頻直播、行業資質認定、銷售渠道信息等。同時為每一件商品生成唯一二維碼,實現一物一碼。該系統還可跟蹤商品的掃碼地域分布數據,監控農產品市場動態。
這里的“植株”可以領養
與普通的智能溫室大棚不同的是,玻璃溫室大棚通過布局在溫室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收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強度、培養基酸堿度、水肥灌溉量等關鍵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遞給中央控制室,進行自動的數據分析和處理,鏡智能分析形成自動化操作指令,將個環境因子調整到植株生長需求的最佳狀態。
“另外,肥水一體化系統針對每種作物的需求制定廢水的策略和配方,根據將植物需要的水和營養精準的輸送到每一滴鍵,誤差可以控制在±0.001,改變了傳統溫室的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肥不穩定和濕度失控,減少了水的用量。”智能溫室大棚基地技術主管鄒智文告訴記者。
由于植物生長過程的系數可以全監控。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建材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小鎮將推出植物“認領”。這意味著消費者把“植物”可以當做自己家小朋友一樣全方位看護。點一點手機屏幕,打開APP就可以看到自己“認領”的黃瓜、西紅柿等澆水、施肥情況,最大的達到用戶與植物的交互。
這可是吃“配比最佳”的營養長大的蔬菜
“說句玩笑話,在這個大棚里的蔬菜吸收的營養有可能比動物吃的食物還健康。”凱盛浩豐智慧農業萊西基地經理張波向記者介紹道,這些蔬菜都是經過嚴格的數據計算才得出的最佳營養配比。
記者從藤蔓上摘下一個成熟的黃瓜,清新的果香撲面而來。用力一掰,隨著“咔嚓”一聲,吃“配比最佳”營養物質長大的黃瓜脆且水分大。
據了解,智能溫室大棚水源方面使用收集的雨水,收集的雨水經過過濾后被應用到灌溉中,雨水可以支撐灌溉4個月,灌溉用水循環利用,全過程無污染污水排放,節約用水,減少了化肥對土壤的污染,無土栽培使用椰糠作為栽培的介質,杜絕了通過土壤傳播病蟲害的可能性,增加了根系的透氣性,根系更健康,吸收營養的能力更強 ,同時減少了重金屬污染的風險,實現了營養供給的準確性,保證了番茄的周年生產。
除此之外,通過監測設備可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等數據;大棚還可實現遠程化管理,及時掌握病蟲害信息,追根溯源,及時制定防止措施,使損失降至最低。
“假如系統檢測到土壤的濕度沒達到種植農作物的最低要求,那么澆水的設備就會自動打開,這樣就不需要人工的過多介入。”季程博介紹。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英歌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