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19日訊 “十八般人馬,兵分八路,全力以赴,奮戰八天七夜”,市軍休服務中心自4月22日接到檔案整理移交工作任務至4月30日順利完成上交,共移交檔案315盒,大致涉及8大類、23小項,合計檔案數量10053件,其中文書檔案10031件、專門檔案15件、實物檔案7件。機構改革調整后的軍休大家庭正借著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以拼干勁、拼方法、拼擔當的生動實踐,展現出新時代軍休服務工作的勃勃生機。
拼干勁:加班加點加人手
接到此項工作任務當天,軍休服務中心各分中心主要負責檔案整理移交工作的同志迅速反應,根據任務時間節點和整理要求核算出工作量,為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經請示后各分中心分別把檔案認領帶回,增加整理工作人手,成立檔案整理移交工作小組,明確具體責任人,集中力量整理軍休檔案。
辦公室里人頭攢動、燈火通明,傾力拆分需重新整理的檔案,共牽扯到政策性文件、護理費審批材料、接收安置表、工資審核表、落戶證明和無軍籍職工檔案材料等幾十個類別,需逐一按要求以年度歸類整理,且每一份檔案都需經過起訂、編碼、日期填寫、裝訂成件的工作流程,貌似簡單的檔案整理移交工作,背后隱藏地是呈幾何倍數增加的巨大工作量。
拼方法:提質增效點子多
第一分中心根據年份合理排查、重新整理,找到了21年前關于軍休某處房產移交的重要文件,彌補了相關依據缺失的不足;第二分中心的宋映設計了檔案盒提示目錄,內容包括單位、年、頁數、整理人等所需信息,從檔案盒面上就可一目了然,也得到了檔案整理人員的點贊;為方便組員們快速分類查詢,第四分中心制作了年度提示桌簽,依次擺放于桌,大大節省了檔案拆分的分類時間。同時他們也是距離移交工作檔案室路程最遠的, 原定任務完成的最終時間是4月30日上午,為了避免早高峰延誤移交時間,第四分中心選擇提前一天完成任務,并在下班前把檔案先送至檔案室,留出充足的時間確保在約定節點準時移交審核。
拼擔當:不達目標不言休
第一分中心檔案整理移交小組是第一個完成的,當張炳廷將整理好的檔案移交至檔案室時,才想起來竟差點忘了當天的學習強國答題,若丟了分數,豈不是給分中心拖了后腿?決不能顧此失彼;50多歲的孫濤是檔案整理移交工作中年齡最大的,也是軍休服務中心第三分中心的一員老將,可整理起檔案來一絲不茍,那股拼勁毫不遜色于年輕的小將們;第三分中心的準媽媽孫儀琳早晨一上班就馬不停蹄,犧牲了午休時間,臨下班前有質有量的全部完成移交,檔案室工作人員看到后表示:“他們的檔案整理很細可直接入庫,無需再做調整”;第四分中心的王宏偉從下午兩點連續工作7個小時、杜忻懌更是“拼命三郎”,連續熬了兩個通宵最終順利完工,收尾后,她形容自己說:“我現在的腦袋像塊大石頭,文件頁碼有時候需要過四遍才能數對,沉的簡直轉不動啦!”
軍休干部檔案是軍休干部們在移交安置時的原始記錄,具有憑證和參考價值。對軍休干部個人來說,他們的檔案就是其生活、工作軌跡的記載,要伴隨其一生。需要具體負責的相關工作人員思想上高度重視、態度上正確對待、工作中扎實細致,就像第四分中心的申玉剛說的:“檔案整理移交工作是個辛苦活,技術含量雖不高,但是需要有足夠的職業奉獻精神和百分百的敬業心,我們也是在檔案整理移交工作中踐行著軍休服務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張磊 通訊員 李夏凌)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