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5月20日3版

市南區:
提高核心區首位度 加快實現城區蝶變
貫徹落實好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精神,市南區將對標先進找差距,按照“項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加快實現城區蝶變,不斷提高核心區首位度。
拓寬視野主動謀變。市南區將主動走出“舒適區”,敢與強者比、與高者攀、與快者賽;搶抓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機遇,發揮市南區自然稟賦優勢、產業聚集優勢、歷史文化優勢,繁榮時尚消費、時尚旅游、時尚會展等時尚經濟,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企業總部首選地和時尚消費(產業)目的地。加快集聚新產業、新動能,全力打造轉型發展先行區、時尚特質引領區、美好生活典范區、現代治理標桿區,展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區嶄新形象。
改革創新準確應變。處在轉型發展關鍵期的市南,將進一步強化思路創新,加快推進市區一體化發展格局,發揮屬地管理主動性,破除在濱海旅游、城市建設、規劃審批等工作中的瓶頸制約。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策劃實施一批“微改革”“微創新”舉措,力爭在產業轉型升級、都市園區創新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用好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綜合運用債券、基金等市場化模式,支持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不斷提高利用市場配置資源、推動發展的能力。
錨定目標積極求變。按照“在談項目抓落地、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建成項目抓效益”的要求,持續掀起招大引強和項目建設的熱潮,全力推進總投資1150億元的74個項目加快建設,吸引各類區域性總部企業30家,新增金融機構及企業60家以上、各類優秀人才2.1萬人。發揮全省首家市區融合一體化政務服務大廳優勢,拓展“一次全辦”服務范圍,用好企業服務中心等涉企服務平臺,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貼心服務;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實現“免申即享”和“不見面剛性兌付”。
提升品質加快蝶變。市南將深度借鑒成都TOD、望平坊、中車·共享城等城市治理、更新的先進經驗,全力推進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這一百年歷史性工程,加強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攻堅突破“一廣場、兩路、三片區、N個街區里院”重點項目,持續集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街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
市北區:
全力推動港產城一體化 加快建設創新中心核心區
市北區將把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作為下一步工作的總基調,圍繞“當好排頭兵、打造新高地、建設核心區、爭當驅動器”的總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全力推動港產城一體化,加快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奮力蹚出一條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通過考察學習和項目觀摩,市北區更加堅定了圍繞“港”建設RCEP試驗基地,爭當青島開放發展新平臺的決心和努力方向。將聚焦大港這一開放龍頭,加快4.2平方公里港區更新改造和34.2平方公里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盡快完成《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批復,并對標成都中歐中心,打造RCEP青島企業服務中心,設立RCEP工商理事會青島聯絡辦,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65.85平方公里全域統籌發展,以港區開發聯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構筑坐東向西、向海而興的空間格局。
在推進“項目落地年”上扎實奮進創一流,就要把工作成效體現在抓項目促投資上。針對市北區在產業發展上的結構不優、民間投資不活躍、項目總量少、大項目支撐不足等問題,市北區將圍繞“產”加速動能轉換,打造老城產業煥新示范區。在方向上,深耕“5大賽場、17條賽道”,并以項目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全速推進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等總投資600億元的47個在建項目和24個招拍掛項目。在載體上,聚焦“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做實項目規劃、土地整理、資金保障等9條工作線,年內完成百洋國際城市客廳一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新興產業崛起承載區。在路徑上,開展市場化招商、資本化運作,創新“政府+平臺公司+社會資本”合作方式,研究運用資產證券化資本運作模式,定期更新發布場景開放清單。
要在提升城市品質上扎實奮進爭一流,市北區認識到,作為老城區環境品質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城區還不相稱。下一步將圍繞“城”扭轉品質形象,打造美麗青島實踐樣板區。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中心和940個網格作用,聚焦未貫通道路打通等群眾反映集中的難題,加大違法建設、占路經營、農貿市場整治力度;在方向上進行數字化轉型,推動城管、應急等10個場景接入城市云腦,以平臺化思維、數字化手段優化政府服務。
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匹配,市北區將堅持以組織力提升執行力,系統開展關鍵少數示范、干部素質提升等15項行動,以從嚴從實的作風確保工作落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