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0日訊 5月19日,即墨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成功勸阻一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5月19日下午2點,家住金口鎮的蘭女士接到兒子電話,接通后,只聽到有哭聲,電話就掛了。就在蘭女士要回撥兒子電話的時候,一個陌生電話又撥了進來,一名男子稱,其孩子被綁架,要求匯款30萬,并且不準報警。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蘭女士,乍聞兒子被綁架了,加上剛開始兒子電話接通后隱約傳來一個像兒子哭泣的聲音,蘭女士就信以為真,立刻按照“綁匪”要求操作下載銀行APP轉賬,因為不會操作,“綁匪”便要求蘭女士趕往銀行匯款。
此時,刑偵大隊民警工作中發現疑似詐騙,隨即電話聯系蘭女士。由于詐騙分子一直與蘭女士電話聯系,民警撥打多次均處于占線狀態,但是民警堅持不停地撥打,終于在蘭女士掛斷電話攔車趕往銀行的時候,成功撥通其電話。

剛開始,蘭女士對民警來電并不信任,情緒十分激動,害怕對方知道警察介入會傷害孩子。為取得蘭女士信任,民警隨即用即墨本地話和蘭女士溝通,嘗試讓蘭女士冷靜下來,告訴其即墨警方會保護她和孩子的人身財產安全。通過不斷溝通讓蘭女士冷靜下來。隨后蘭女士告訴民警自己接到詐騙電話的來龍去脈,民警一邊穩住蘭女士不讓其匯款,一邊聯系其兒子小黃,經聯系得知小黃正在淄博某院校上課,民警立即將聯系情況告訴蘭女士,蘭女士這才放心。
事后,蘭女士告訴民警,自己平時也通過電視、網上看到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前幾天,還在村里收到民警發放的宣傳材料,但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亂了分寸,把那些防范知識都拋到腦后了,當得知所謂兒子打來的“求救”電話是犯罪分子使用的網絡虛擬電話后,蘭女士連連感謝民警,若非民警及時耐心勸阻,后果不堪設想。
即墨警方提醒,針對電信詐騙要時時處處做到“三不”:
1、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要及時向相關人核實情況,不給犯罪分子進一步設圈套的機會。
2、不透露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銀行卡、聯系方式等詳細情況;
3、堅決不向陌生人轉賬,以免自己和家人的財產受到損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孫仁強 文/圖)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