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1日7版
1989年11月18日,武勝海輪在香港維修時起火,一位青年船員挺身而出,為保護國家財產和船員生命安全獻出了年僅32歲的生命——
嚴力賓:丹心一片映碧海
生命壯歌
英魂雖逝,精神猶存。在膠州市烈士陵園,嚴力賓烈士長眠在這片生養他的家鄉。
32年前,武勝海輪在香港修船時起火,船員嚴力賓挺身而出,為保護國家財產和船員生命安全獻出了年輕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歌。
嚴力賓犧牲后,山東省政府批準嚴力賓同志為革命烈士,青島市委追授嚴力賓為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委、市政府、青島警備區黨委在全市開展了“弘揚雷鋒精神學習嚴力賓同志英雄模范事跡”的活動,并組織嚴力賓事跡報告團在省內外巡回報告。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先后為嚴力賓題詞。
“只要我認定了正確的路,那我就要一直走下去,哪怕前面有刀的山,火的海……”這是嚴力賓生前一篇日記的摘抄。他以凜然壯舉實現了自己的豪邁誓言,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遠洋事業的豐碑上撰下了不朽的篇章。
他的一生,定格在風華正茂的32歲。
他是理想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用業余時間學習黨的理論和黨的經典著作,寫下了數十萬字的心得和日記。他是一個真正乘風破浪的人,航行在一望無際的浩瀚,為熱愛的航海事業拼搏奉獻。曾兩次被邀請到國外工作定居,他卻說:外國再好畢竟是他人的故鄉,中國再窮畢竟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身一人深入船艙內救火,為保護國家財產和船員生命安全獻出了生命。
他是嚴力賓烈士,青島遠洋運輸公司船舶一級機工,中國船員的杰出代表。

身著職業裝的嚴力賓。
如今,嚴力賓離開我們32年了,時光流轉,歲月更迭,但不變的是共產黨人恪盡職守、甘于奉獻、劈波斬浪的碧海丹心。
書寫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1957年,嚴力賓出生在膠州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父親嚴國臣是一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軍人,原海軍航空兵某師副政委。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嚴力賓就萌發了對黨的敬慕和向往,高中畢業后即主動要求到農村勞動鍛煉,20歲那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們既然選擇了人類最崇高的事業——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理想,那就要為她奮斗不息”。

嚴力賓在遠洋海輪前留影。
成為一名遠洋船員后,他總是要帶上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毛澤東選集》等書籍。一個年輕的普通船員,不僅認真學習過《資本論》,而且饒有興趣地研讀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令周圍不少人感到驚奇和欽佩。在船上工作期間,他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黨的理論和黨的經典著作,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學習心得和日記。
他堅定的信念、扎實的作風,不僅感染了中國船員,連外籍船員也驚嘆不已。
有一次,嚴力賓為英籍輪機長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輪機長給了他一筆可觀的勞務費。但嚴力賓卻主動把錢交給中國的管事,要把錢分給大家。英籍大管輪彼特曾經很神秘地對我方船員領隊說:“我知道你是政委,我看嚴力賓一定是共產黨員。”說著,彼特蹺起大拇指,“我聽說,黨員干活是這個”;他又伸出小拇指:“拿錢是這個”。
在外輪工作期間,英國輪機長曾勸他到英國定居,但他謝絕了。他常說,作為一名中國船員,首先要有愛國之心。他曾生動地比喻說,個人與祖國好比是樹葉與樹干的關系,樹葉不可無干,而人也不能沒有祖國。
“新一代的青年人,要準備經受更大的風雨,現在需要的是在艱苦的條件中刻苦地磨煉自己。”“我愿做一顆小小的、不為人們所注意的路石,鋪在通往共產主義的大道上,再大的壓力我也是承受得住的,而且心中是愉快的。”……在嚴力賓生前寫下的數十萬字的筆記和與親朋同事的書信中,一個雷鋒式青年高尚堅定的理想追求和純潔美好的心靈體現在字里行間,更反映了一個共產黨人所應具有的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遠洋是咱男子漢的事業
“遠洋夢”深深扎根在這個膠東漢子的心中。嚴力賓常說:“我喜歡遠洋,遠洋才是咱男子漢的事業。”
1976年,嚴力賓成為遠洋隊伍中的光榮一員,先在廈門集美航校學習了近兩年,又在普通機工的崗位上不斷學習和研究,掌握了較高的英語水平和過硬的業務技術。先后在青島遠洋運輸公司福海輪、星宿海輪、武勝海輪工作,不管在哪條船,他都盡職盡責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
航行于碧海藍天,逐浪于波濤之際。嚴力賓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國船員。他曾三次被派到外輪工作,其中后兩次都是因為工作出色被外籍船長點名要的。船長點名要一個機工,這在船員外派中是十分少見的。
每當遇到困難和危險,嚴力賓總是沖在前面,身為一名機工的他卻經常冒著危險去干水手的活兒,這贏得了中外船員的普遍贊揚。
一次,嚴力賓所在的船舶停靠在荷蘭福利森根港卸貨,5號克令吊突然發生故障。船上的英籍二管輪、大管輪修了半天也不行,輪機長又修了一個多小時也無濟于事。吃午飯的時候,嚴力賓對機工長郭培山說:“咱倆去試試怎么樣?”他們利用午休時間修好了克令吊。英籍船長和輪機長看到克令吊重新開始工作了,感到非常奇怪,當他們了解情況后,不禁拍著嚴力賓和郭培山的肩膀連聲稱贊:“好樣的,了不起”。
另一次,船舶航行期間遇到大風浪,船上裝的200多個大油桶不斷在船艙內滾動、碰撞,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如果這些油桶滾到一邊,船體就會失去平衡,甚至造成惡性事故。船長命令甲板水手立即進行固定。這是一件費力而危險的工作,嚴力賓卻毫不猶豫地下到大艙,與水手們一起排除了險情。
遠洋船員一年要在船上待上8個月,作息一成不變,娛樂活動較少,是一個十分考驗人、磨礪人的工作。
對于嚴力賓來說,投身于航海事業,意味著失去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1986年8月,妻子郭愛萍即將分娩,嚴力賓接到了公司調他去武勝海輪的調令,他沒有猶豫,毅然告別臨產的妻子上船報到了。第二年4月,當他回到國內休假時,兒子已出生半年。
“對你們我很想念,夢里總是你們的影子……我總想見見你和兒子,要說愿望,這就是我現在最大的愿望了。”遠洋10年間,嚴力賓給妻子寫的信達100多封,而這是他犧牲前17天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他對家人的愛,像大海一樣深沉而熱烈、執著且不變。
英勇的火場“逆行者”
1989年11月18日,武勝海輪在香港合興船廠修船,工人在沒有認真檢查的情況下,盲目氣焊切割通風筒,飛濺的火花落到輪機物料間將棉紗點燃,引起火災。廠方工人驚慌失措,擅自用太平斧砸開物料間的門鎖,結果空氣流通使火情更加嚴重。在這關鍵時刻,廠方工人慌忙向我船方報告火情后就逃離了現場。我船舶領導得知失火后立即發出警報,同時用高頻電話報告香港水上警察。
船員們聽到警報迅速來到現場救火,嚴力賓看到沒有消防水,就自告奮勇進入火場探明火勢,并啟動舵機房下層的應急消防泵救火。“現在下面很危險,拖延一分鐘,危險就會增大一份,你們不熟悉情況,讓我來!”他一把從船友、機工張宏偉手中搶過呼吸器。此刻,大量的濃煙彌漫了走廊,他卻毫不猶豫地戴上空氣呼吸器沖向火場。
呼吸器中的氧氣是有限的,20分鐘過去了,嚴力賓還沒有上來。火場外面的船員心急如焚,齊聲高喊:“嚴力賓快上來,嚴力賓快上來!”二副含淚拿起另一套呼吸器戴好向舵機房奔去,他要冒險救助嚴力賓,剛到梯口就被濃煙堵住,大副一把把他拽了回來。這時,船舶領導已組織人員從機艙引接消防水龍到失火地點,幾名船員奮力抱住水龍,企圖用水流驅煙進入火場救助嚴力賓,但都被無情的濃煙頂了回來。
救援一直在緊張地進行,等來的卻是噩耗。香港消防船和水上警察艇相繼趕到后,分3批人3次下去終于將嚴力賓找到,此時呼吸器中的氧氣早已耗盡,嚴力賓被迅速送到香港九龍伊麗莎白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火撲滅了,船保住了,人安全了,嚴力賓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香港6家報紙于當天進行了報道,《明報》在特別報道中這樣寫道:“武勝海輪失火后,廠方工人睹狀紛紛走避,而大陸海員嚴力賓走入火場救火。”

《青島日報》刊發《學習嚴力賓做一代新人》的評論員文章。
青島遠洋運輸公司委托中遠駐香港代表處為嚴力賓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香港各界1000多人向嚴力賓的遺體告別。1989年12月2日,嚴力賓的骨灰被專程從香港接回青島,嚴力賓的親人、同事和朋友從四面八方趕來,表達自己悲痛和懷念之情。
1990年3月27日,青島市委、市政府、青島警備區在市人民會堂隆重舉行“弘揚雷鋒精神、學習嚴力賓同志英雄事跡動員大會”,各界代表200余人出席。會上,宣讀了山東省政府批準嚴力賓同志為革命烈士的決定,青島市委追授嚴力賓為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的決定和青島市委、市政府、青島警備區黨委“關于開展弘揚雷鋒精神嚴力賓同志英雄事跡的決定”。4月4日至5月1日,由青島遠洋運輸公司機關干部李學民、嚴力賓烈士父親嚴國臣、嚴力賓同船好友李建國三人組織的嚴力賓事跡報告團在全市巡回報告。5月下旬,赴市郊各縣、區和石油部七公司、山東南墅石墨礦等企業巡回報告,8天時間報告9場,聽眾6萬余人。報告團還到省內、國內各地巡回報告120余場,直接聽眾20萬人,其中青島市區83場,聽報告單位200多個,直接聽眾15萬余人。青島市、山東海員工會還舉辦《碧海丹心》嚴力賓事跡展覽,觀眾累計48萬人。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先后為嚴力賓題詞。交通部授予嚴力賓“雷鋒式優秀船員”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追授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共山東省委追授其“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山東省政府、省軍區追授其“雷鋒式的好民兵”稱號,山東省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

1990年3月24日,青島市委追授嚴力賓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1年11月18日,嚴力賓壯烈犧牲三周年,嚴力賓紀念室在青島遠洋運輸公司落成揭幕。紀念室內,大量的圖片、文字再現嚴力賓32年走過的歷程,13個展框陳列其生前日記、書信、文稿等。膠州團市委、市教育局為在當地青少年中堅持持久的共產主義道德情操思想教育,組織該市25萬青少年捐款,在嚴力賓母校——膠州一中校園內建立嚴力賓半身雕像,高3.8米,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
英雄沒有被忘記
青山埋忠骨,浩氣永長存。
每逢清明節和嚴力賓犧牲紀念日,社會各界都會到嚴力賓墓前掃墓,到嚴力賓紀念室參觀,緬懷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嚴力賓的母校膠州一中,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用嚴力賓的光輝事跡教育青年一代。坐落于青島中遠海運的嚴力賓紀念室,自落成以來已接待了數萬人次的參觀。

2020年,擴建一新的嚴力賓烈士紀念園。
1999年,在嚴力賓犧牲10周年之際,膠州市烈士陵園專門雕刻了嚴力賓雕像。
2009年,嚴力賓當選“山東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2020年,青島中遠海運與膠州市在膠州市烈士陵園共建“中遠海運集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擴建嚴力賓烈士紀念園,增設嚴力賓烈士紀念展區設施,進一步擴大嚴力賓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宣傳力和感召力。
“嚴力賓烈士是中國船員的優秀代表,也是中遠海運集團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的偉大,不僅僅在于面臨困難和危險時能夠挺身而出、敢于奉獻,更在于他平凡短暫的一生中,對工作的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在于他能吃苦、挑重擔、愛鉆研、有追求。嚴力賓烈士的這種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一直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青島中遠海運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潘立東說。
在嚴力賓熱愛的那片蔚藍色水域,波濤澎湃,日夜不息,仿佛一曲贊歌在訴說著英雄的無限赤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