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今天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在青島召開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現場會獲悉,中國首個家電再循環產業大數據平臺正式啟動,與平臺配套的海爾家電再循環產業互聯工廠在萊西同步開建。
這一國家級平臺落地青島的背后,是山東省作為全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試點建設近一年以來的有益經驗和海爾在工業互聯網賦能家電回收產業生態建設上的探索實踐。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介紹了山東的試點經驗。作為人口大省,2020年山東每百戶擁有“四機一腦”497.9臺,按照每年淘汰10%估算,一年全省“四機一腦”產生的廢舊家電約是1670萬臺。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國唯一試點,當年10月,山東出臺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和相應配套支持政策,明確提出依法合規、制度創新、應用大數據科學推進。
著眼解決當前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建設存在的分散回收、私拆濫解、各行其是等難點、痛點問題,山東著力改革創新,突出優化和提升產業鏈條,加快構建新的生態體系,支持海爾搭建“互聯網+回收”平臺,與拆解企業形成合作生態,探索“線上運營+上門回收+分揀中心”的模式,使廢舊家電回收實現從居民家中到拆解企業全流程溯源;布局建設回收網絡,著力推動搭建回收點+中轉站+拆解企業的網絡空間布局;擴大拆解生產能力,推動拆解項目建設;充分調動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社區等各方積極性,成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企業聯盟,加大監管執法力度,開展廢舊家電專項治理行動。2020年全省新建廢舊家電回收中轉站、分揀中心4家,在建新增廢舊家電拆解能力100萬臺、4家資質拆解企業規范拆解處理“四機一腦”427萬臺。
同時,山東堅持惠民讓利,促進家電更新消費,連續推出多項政策舉措,推動消費市場復蘇,促進家電消費市場的持續回暖。2020年智慧家電成為山東消費的新增長點,能效等級為一二級商品零售總額增長了80.8%,智能家電銷售增長了1.6倍,今年一季度智能家電銷售同增長28.8%。推出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2020年,以舊換新拉動家電消費80億元以上,家電銷售企業與大型回收和資質拆解企業同步建立合作關系,讓所回收的廢舊家電得到了規范處置。

響應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要求,構建智能、高效、可追溯、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處理體系,作為國內率先探索智能化、網絡化轉型的首批企業,海爾在2020年6月完成相關項目申報,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支持下,加快啟動全國家電行業數字化回收平臺建設。
目前,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大數據,實現線上、線下一體估價,共享可信任的透明回收平臺,以二維碼為媒介搭建了一套可追溯的信息回收體系,并牽頭制訂了規范化的分揀回收標準,有效破解行業痛點。

平臺整合了海爾物聯生態布局在銷售、服務、倉儲、物流資源優勢,以3.2萬家線下門店作為線下觸點,同時還擁有10萬余名服務人員、1萬個服務店以及數萬合伙人的服務網絡,與用戶零距離交互,年入戶量達1億次。物流方面,基于近1000家倉儲觸點、約10萬輛物流車,海爾服務網絡覆蓋全國2800多縣市,形成了“城市覆蓋到每個小區、農村覆蓋到每個鄉鎮”的網絡。
與平臺同時啟動建設的,還有綠色再循環行業“燈塔工廠”。目前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多為物理拆解,缺乏深度加工,實際被拆解處理比例不足20%,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率非常低。為破解行業共性難題,海爾以回收業務為切入點,向拆解環節延伸,落實家電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啟動家電綠色再循環工廠建設。
據介紹,這座工廠將成為中國家電再循環行業首座互聯工廠。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工廠將開設8條全品類家電拆解線、10條塑料改性造粒線,預計2022年3月正式投產,投產后每年可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噸。按照目標,這座工廠將成為國內智能制造成熟度L5級標桿工廠、全球首個再循環行業引領的“燈塔工廠”,以數字化促進綠色循環產業生態化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