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朋友圈被一起突發悲劇刷屏。5月22日在甘肅白銀市景泰縣舉行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截至23日早上8點,已經造成21人死亡。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
黃河石林馬拉松越野,分為5公里健康跑、21公里越野賽和100公里越野賽,絕大部分參賽者參加的都是“健康跑”,去沖擊100公里的只有172人——遇難的21人,主要是這個群體,實在是難以想象的慘烈。
2018年開始舉行的黃河石林馬拉松越野,今年已經是第4屆。它是一項正規賽事,在業內也擁有一定口碑。據參賽選手透露,今年的賽事組織比往年有進步,一些路面變得更平整了。但這明顯不夠,當賽事遭遇真正的不確定因素,比如極端天氣時,短板就暴露了。
黃河石林馬拉松在景區舉行,但是有相當一段距離屬于“無人區”,雖然不如可可西里無人區可怕,但救援車輛無法抵達。而且賽道海拔在2000米上下,對選手有一定難度。加之這一次的極端天氣,突然大降溫、降雨、冰雹,導致選手遭遇失溫,上不去也退不下來,最終只能靠搜救隊員徒步接應,最終遭遇悲劇。換句話說,這21個選手,基本上是活活凍死的。
賽事的一項設計引起了質疑。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一篇獲救選手自述《白銀馬拉松到底遭遇了什么》透露,舉辦方承諾如果完賽,就獎勵1600元。他在比賽時,看到退賽的,還調侃對方:“1600就這樣不要了?”
1600元雖不是一大筆錢,但足以抵消大部分參賽費用,還是有吸引力的。所以,這位選手對這一設計產生疑問:比賽規定,只有在20小時內跑完100公里,才能領取這1600元,主辦方這種為了節約獎金而設置的時間限制,鼓勵了大家更快向前,進入危險地帶。
這多少有點“事后諸葛亮”。我們很難就此得出結論,那21個選手是為了1600元獎金送命,這是對他們的極大不尊重。獎金的設計,算不上大紕漏,因為還有很多比賽只給完賽選手發放一個完賽紀念獎牌。能發1600元,算有誠意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完全把這次意外置之腦后,不從中汲取任何教訓。很明顯,賽事的安全保障是有問題的。即便“無人區”賽道內,救援車輛無法抵達,但是如果提前在賽道沿線每隔5公里布置一個帳篷,安排一定數量的救援人員,就能很大限度避免或降低傷亡。
這樣的準備看似多余,但要舉辦一個賽事,就不得不在安全上做得更多,多花一點錢。如果把噱頭意味更多的1600元獎金哪怕分一部分來做安全預案,或許悲劇可以避免。
有朋友曾在盛夏參加戈壁灘200公里徒步。這看起來非常危險,但他解釋說,活動非常成熟,補給強大,甚至可以隨時為參賽者奉上冰鎮西瓜——當然這是商業活動,每人要繳納不菲的費用。但這也告訴我們,如果有意識,完全可以在安全預案上做到更多。
此外,參賽者自述中提到,比賽當天的極端天氣,天氣預報確實沒有報道,甚至在比賽開始前,天氣都很好,這導致很多參賽者沒有攜帶沖鋒衣御寒。但組委會收集轉運包的時間是賽前一晚,如果改為比賽當天早上,可能更多人會攜帶沖鋒衣參賽。這也是一個教訓:即便天有不測風云,但安全預警和應急應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給隱患留死角。
如今國內各種馬拉松層出不窮,除了以城市名義主辦的,還有不少像白銀馬拉松這樣放在景區內的,越野賽也越來越多。這些比賽,大部分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城市和景區的曝光度,這可以理解。但一些主辦方不能以專業態度認真辦賽事,把大量錢花在營造氣氛和賽事傳播上,一些馬拉松變成“嘉年華”和“城市秀”。他們忘了,舉辦大型比賽本來就是非常專業和嚴謹的事,容不得一點馬虎。
甘肅白銀馬拉松的悲劇,以慘痛的教訓,再次提醒我們這一點。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