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5月26日第16版
老年人怎樣識別保健品騙局?
市市場監管局:防范“五忽悠” 謹記“五注意”


5月18日下午,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杰做客“民生在線”,圍繞“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本次網談共征集到51條留言,已全部回復。就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追訪。
●網友留言:老年人如何防止陷入保健品騙局?
記者追訪:保健食品屬于食品不是藥品,這一點一定要注意。老年人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防范“會議營銷”“健康講座”“免費活動”“權威推薦”“專家義診”等“五忽悠”。個別商家打著展會、招商會、促銷會等形式,通過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或利用“訪談”“講座”“采訪”“座談會”“旅游”等形式給消費者“洗腦”,或通過“贈藥”“免費試用”“發放小禮品”“抽獎”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還有些商家請一些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假象;一些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利用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的功效作說明,以增強產品的權威性和說服力;還有一些商家雇傭所謂的“專家”“教授”開展免費體檢或義診,告知老年人身體存在多種問題,需要購買產品治療。
其次,購買保健食品謹記“五注意”,即索證索票要保存、參加活動要當心、買前多問明白人、量力而行不多買、擦亮慧眼莫上當。
再次,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使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保健食品,只有當身體狀況符合產品的適宜人群類型時,選用保健食品才對身體有益。
最后,要掌握一些判斷保健食品是否正規的知識。一看名稱,假冒產品通常會冒用或仿制國內外知名品牌,如不注意就可能上當受騙;二看標識,保健食品銷售包裝上必須印有保健食品標識和批準文號,批準文號分上下兩行,上行為批號,下行為批準部門,批準文號與保健食品標志并排或上下排列標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在外包裝的側面應標注原料、功能成分、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保健功能、生產企業、地址、生產許可證編號、食用量等相關信息;三看“藍帽子”,在外包裝左上方印有藍色保健食品標識(俗稱“藍帽子”);四看功能,看外包裝上標注的內容與產品說明書是否一致,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沒有治療作用,宣傳治療惡性腫瘤、疑難雜癥及各種疾病都不可信;五看網站,將批準文號輸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就能查詢到該產品相關信息,便于識別真偽。
●網友留言:化妝品中可以添加防腐劑嗎?
記者追訪:為了避免化妝品在生產、儲存及使用過程中發生腐敗,一般需要在化妝品中添加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確保其在使用期間不會因為微生物滋長而變質。防腐劑的種類繁多,安全起見,世界上許多國家均對化妝品用防腐劑作了相關規定。我國現行《技術規范》規定有51種(類)防腐劑可用于化妝品,并對化妝品準用防腐劑的用量使用范圍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由于我國《技術規范》的防腐劑列表為肯定列表,使用化妝品防腐劑時只能選用防腐劑表中的防腐劑。
一些消費者“談腐色變”,覺得只要不含防腐劑就是安全的、高品質的,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看待化妝品中存在的防腐劑,我國法規要求所有的化妝品上市前都需要進行毒理學測試或一定的風險評估。一般來說,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劑的化妝品是安全的。
●網友留言:請問今年個體戶年報截止時間還跟去年一樣是12月底嗎?
記者追訪: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規定,所有的市場主體均需于每年6月底前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自主申報。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市場監管總局將個體工商戶的年報延長到2020年12月底,今年沒有規定可以延長至年底。為方便個體工商戶年報,市市場監管局研發了個體工商戶手機年報軟件,在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中有個體工商戶年報通道。另外,今年所有市場主體年報將于6月30日截止,逾期不報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在招投標、政府采購及榮譽獎勵等方面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