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6日訊 遍布上海全市的工業園區是上海制造的主戰場,也是培育名企、打造名品的“涵養地”。為學習上海在園區規劃建設、產業布局等方面的運行經驗,思考如何推進青島現有開發區轉型升級,增強開發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實訓期間,專業實訓干部來到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紫竹高新區等地考察座談,在學習交流中不斷開闊眼界、汲取能量。

專業實訓干部馮媛媛就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做“三述”學習匯報。
30年前,位于浦東新區的金橋還是一片農田。30年后,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是“上海制造”的一張名牌。從1990年代的“白色家電”到21世紀前十年的“汽車”消費潮,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沒有錯過任何一次產業浪潮,并以占浦東新區1/50的土地貢獻超過1/4的工業經濟規模。5G時代,金橋再出發,圍繞5G展開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2020年3月,金橋5G產業生態園開園,“未來車”“智能造”“大視訊”成為金橋5G 商用的三個重點方向。
當前,金橋重點發展的汽車和智能制造產業、移動互聯網視訊產業、工業互聯網和機器人產業為5G時代的智能化升級打下了基礎。“上海要成為全國智能制造的‘應用高地’‘核心技術策源地’‘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金橋是一張王牌。這個園區最大的特點不是依靠政策和補貼來招商,主要靠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招商,靠生態環境吸引企業。 ”專業實訓干部馮媛媛來自藍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調研學習,她說,“ 緊緊抓住產業和民用的結合點,這是金橋的經驗。實現從‘加工’到‘制造’再到‘智造’的轉變,金橋的硬核不僅在產出和規模,更在于緊跟時代,保持內驅,精準踩點。”
上海紫竹高新區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是一家以民營資本為開發主體的國家級高新區;二是它較好實現了科技+教育+生活功能三分布局的整合。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產業發展上,紫竹高新區以集成電路與軟件、新能源、航空、數字內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六大類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吸引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風險投資公司及高科技制造企業入駐。這個緊靠黃浦江第一灣的國家級高新區,2020年在全國169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躍居第11名,實現了“八連跳”,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透過上海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專業實訓干部明顯感受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開始提速發力,一批新經濟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成長,產業迭代升級引發的企業、行業、城市分化洗牌正在發生。

專業實訓干部姜業華參加座談交流。
“紫竹高新區是中國唯一一家以民營資本為開發主體的國家級高新區,采用了更加積極高效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去年,青島部分開發區也進行了改革,下一步可以探索采用更靈活積極的架構,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培育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取長補短,提質增效。”專業實訓干部姜業華來自即墨區工信局,他說,“高新區的發展必然要走創新驅動、功能完備、要素集聚、產城融合的發展之路,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唯有勇于擁抱變革,選準‘新賽道’,才能脫穎而出、跑在前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