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7日第1版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7日第2版
停車場入口遭遇“路梗阻”,無人疏導進出難;公園木棧道破損被投訴,整改承諾“打折”兌現;沿河公園照明燈“失明”,部門回復“已修復”但仍漆黑如故——
掃除“盲區”,精準織密管理“針腳”

近日,本報連續刊發《讓城市公園更通達更便民》系列報道,引起廣大市民熱議,不少市民稱贊這組報道“以百姓的感受,直擊城市公園的短板”,并通過本報輿論監督熱線、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公園、景區服務管理中存在“盲區”的問題:“寬敞的公園停車場因為服務管理不善,出入口經常堵車形成‘瓶頸’。”“護欄破損多年,投訴后主管部門承諾維修,但實際只修了一部分。”“新建成三年的山頭公園出現垃圾堆,木棧道腐爛出現大坑也沒人管。”“景區、公園的規劃建設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硬件設施要實現其價值,應該掃除‘盲區’,讓城市公共資源最大程度地方便百姓生活。”
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自然景觀優美、互動設施多樣,這里成為島城市民休閑健身和外地游客參觀游覽的熱門景點。然而,5號門卻屢遭市民和游客吐槽,其中一位市民反映:“服務管理不到位,進出車輛擁堵在同一車道上,停車場出入口竟然成為進出的‘瓶頸’。”

■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5號門景區道路狹窄,路邊停車導致進出車輛“頂牛”擁堵。

■大批車輛停在5號門外的馬路上。

■準備進入景區的車輛大排長龍。
5月23日中午,記者來到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5號門,路邊準備進入公園的車輛排起長龍,雖然景區內不斷有車輛駛出,但門外車輛卻停滯不前。

■5號門進出路十分狹窄,路邊停車后車輛則無法雙向通行。
記者沿5號門車行道進入公園發現,這條道路蜿蜒曲折,最窄處寬度僅有5米,而道路一側停滿車輛,剩下的空間只允許單向車輛通行。“這條路太狹窄,根本不具備停車條件,公園管理部門也不來管管。”被堵在路口的宋先生告訴記者,他已被堵在這里多時。宋先生分析,5號門停車場能停30多輛車,但距離入口處有七百多米的距離,入口至停車場沒有工作人員指引和管理,個別游客在路邊亂停車,導致園區內交通擁堵。
有市民建議,公園管理部門應該增加停車場外圍的導車服務,并在沿路合理施劃停車泊位,避免亂停車導致停車場通道堵塞。
作為一處沿海公園,白泥地公園可以遠眺跨海大橋、體驗趕海文化,現已是新晉網紅打卡地。然而,公園海邊觀景步道上供游客憑欄觀海的木質護欄多處破損,顯現出公園管理與服務的“缺位”。
今年3月3日,本報11版刊發《海邊休閑,設施破損煞風景》反映了這一問題。城市管理部門給出回復,白泥地公園護欄受海浪侵襲老化,承諾今年3月底前統一更換。近日,記者再次來到白泥地公園,看到此前本報關注的公園北側護欄已經換新,但公園南側仍然有800多米的護欄沒有更換,扶手開裂、破損甚至缺失。
公園北部更新后的護欄扶手。


■仍然有部分護欄破損嚴重。
“這些破損護欄存在安全隱患,職能部門明明知道問題的存在,并做出了整改承諾,但承諾的時間過去兩個多月了,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市民馬先生說。
新舊護欄交界處。
因為設施維護不及時,降低了休閑游玩的體驗樂趣,金水河公園同樣被市民吐槽。市民對金水河公園的印象是:白天很美,晚上很黑。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金水河公園路燈不亮是市民關心的“老問題”。2017年,有市民就開始投訴,要求有關部門修復路燈。今年2月,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留言反映,金水河公園部分路燈不亮,此后,相關部門均表示“已修復”。

5月25日晚,記者來到金水河公園探訪,河邊兩岸步行道多盞路燈“失明”或者燈光昏暗,導致市民晚間散步存在安全隱患。“兩岸有些路燈壞了三個多月,一直沒人修,到了晚上,整個公園黑乎乎的。在部分漆黑路段,市民要用手機照路前行。”一名散步的市民說,“河兩岸步行道高低起伏,很多地方還有臺階,行人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意外。”

無獨有偶,新整治的公園因管理不善導致設施損壞的問題,雙山公園同樣存在。坐落于重慶南路、蚌埠路之間的雙山公園2018年完成整治提升。市民發現,這個配建了梯田花壇等獨特景觀的公園卻已經出現木棧道腐爛、垃圾成堆問題。
雙山公園松林中垃圾成堆
雙山公園木棧道腐爛破損
記者從重慶南路進入雙山公園,公園內花壇、座椅、廊架、照明等設施完畢。記者沿登山步道前往公園中心廣場,在靠近中心廣場的一片松樹林內看到了一個堆積了塑料泡沫、編織袋、廢包裝盒的垃圾堆,垃圾堆距離登山步道只有五六米距離。記者行至公園中心廣場,發現一段木棧道多處破損,其中一段木棧道因多塊木板腐爛出現約50厘米見方的坑洼。“此處坑洼在拐彎處,健身市民從此經過容易踩空受傷。公園每天都有工作人員巡山維護,這么明顯的位置卻有垃圾堆,讓人難以理解。”在此健身的鄧女士建議,公園應該加強管理,可以增設視頻監控設施或者采用其他技術手段,實現無縫隙監管。
記者點評
管理要練“繡花功”
管理不精細、服務不到位等“盲區”顯現,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公園、景區的通達和便民。分析原因,癥結就在于:沒有沉下心,用足“繡花功”。
用足“繡花功”,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這些年,我市不斷加強公園綠地建設,但是,公園、景區管理就像箍木桶,消除短板只是第一步,不斷扎緊才能貫穿始終。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細。小到休閑座椅設置,大到停車場管理,管理水平正體現在這一針一線的“繡花功夫”中。因為這門“繡花功”是否走心、用心,百姓能從身邊的變化敏銳感受到。
“治理者的針腳密不密,決定了城市運行的陣腳穩不穩。”通過巡查管控、聯動共治、動態和數字監管等舉措,下足公園、景區管理的“繡花功”,精準織密管理和服務的“針腳”,才能確保讓城市公園更通達、更便民。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