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正是櫻桃成熟之際,山東平度市云山鎮游人如織,客商紛至沓來。漫山遍野的大櫻桃,吸引著客商,也富裕了村民。
“我們的大櫻桃十分搶手!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訂單,高峰時一天能經手1萬多斤。”當地“櫻桃經紀人”孫秀林說,現在正是銷售旺季,經常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云山鎮鐵嶺莊大櫻桃交易市場是膠東地區最大的大櫻桃單品交易市場,占地80畝,日交易量最多能達50萬斤。
“云山大櫻桃”緣何如此火爆?云山鎮的氣溫、光照、土質都非常適合大櫻桃生長,產出的大櫻桃上市早、口感好、品質高。僅有良好的資源稟賦還不夠,“云山大櫻桃”能夠“坐地圈粉”,得益于當地一系列開拓創新,通過推行高效大棚設施栽培、出臺支持政策、構建產業鏈扶貧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大櫻桃產銷兩旺、富民增收。

云山鎮農戶在大棚里采摘櫻桃(攝影:姜子涵)
櫻桃樹栽進了盆,一盆挨著一盆密集種植,一簇簇紅櫻桃綴滿枝頭,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晶瑩剔透,讓人垂涎欲滴。在云山鎮南王村櫻桃大棚示范園,櫻桃玩起了“盆栽”新花樣,并且還引進新技術使大櫻桃畝產提高2倍,上市時間提前2個月。
南王村是大棚櫻桃種植專業村。為解決傳統大棚櫻桃種植耗費人力、財力過多的難題,南王村“兩委”干部經過考察引進櫻桃智能休眠技術。與“盆栽+智能休眠技術”搭配使用的新技術大棚,用工量節省一半,2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為實現高效大棚設施栽培,云山鎮還先后出臺土地流轉、銀企對接等政策,從土地、技術、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新型經營主體領建標準化種植園區”為核心舉措,實施“園區+標準化”提升行動,推進大櫻桃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形成“片區—產業園—示范園—特色村—重點項目”的一體推進模式。目前,云山鎮大櫻桃高效設施栽培1.8萬畝,占總面積的35%以上,還獲得“中國大櫻桃科技示范鎮”稱號。
有產業鄉村發展才有支撐,脫貧致富才不是空話,趙家莊村通過發展櫻桃產業富裕了全村人。趙家莊村曾是山東省級貧困村,與櫻桃種植專業村鐵嶺莊村相隔不遠。云山鎮通過產業扶持讓這兩個村結成了幫扶對子,趙家莊村由此發展起大櫻桃種植。一到櫻桃旺季,客商紛紛來村取貨,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讓大櫻桃賣出好價錢,錢袋子鼓起來了。

櫻桃的豐收讓農戶喜笑顏開(攝影:姜子涵)
趙家莊村還以“精準扶貧專項資金+自籌”的形式,利用40畝機動地與70萬元扶貧資金建成“趙家莊村精準扶貧產業園”,每年為村集體帶來一二十萬元收入。2016年底,趙家莊村通過大櫻桃等主導產業發展成功脫貧摘帽。截至2020年底,這個僅有89戶的村莊已發展櫻桃種植600畝,人均純收入3萬元,實現了從脫貧到小康的跨越。
經過多年發展,云山鎮大櫻桃種植總規模達5.1萬畝,擁有種植專業村47個、優質品種30余個,年產大櫻桃3500萬公斤,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云山鎮正積極推進以大櫻桃等為主導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在整個產業鏈條建造中融入扶貧元素,從新品種推廣、技術指導、銷售、用工等環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經濟日報記者 劉成)
(稿件原載于2021年5月22日《經濟日報》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