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5月31日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成立
1936年5月31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成立。主要領導人有沈鈞儒、鄒韜奮等。該會制定了《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并發表宣言響應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呼吁全國各黨各派立即停止軍事沖突,立即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以便制定共同抗敵綱領,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敵政權。1945年冬,救國聯合會改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1949年12月18日,救國會在北京宣告結束。
1940年5月31日 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延安,慰勞陜甘寧邊區抗戰軍民
1940年5月31日,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延安,慰勞陜甘寧邊區抗戰軍民。7月,陳嘉庚在重慶作了《西北之觀感》的演講,講述陜甘寧邊區人民積極抗日,實現民主化的情況。早在1938年10月,陳嘉庚在新加坡發起成立了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他被選為總會主席。南僑總會積極進行籌款、宣傳抵制日貨及動員華僑司機和技術工人回國服務,開展華僑的抗日愛國運動。陳嘉庚等人歸國視察回新加坡后,領導南僑總會堅持民主和抗戰,反對投降和獨裁,進一步推動南洋抗日愛國運動的發展。
1989年5月31日 鄧小平在同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
1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在同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要繼續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連語言都不變。十三大政治報告是經過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字都不能動。有兩條事情需要向人民作出交代。第一,要更換領導層。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第二,要扎扎實實做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不是假的。第三代的領導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對這個集體的信任,使人民團結在一個他們所相信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周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不能動搖。中國發展的關鍵在領導核心。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