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訊 扛起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大旗,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作出貢獻,青島藍谷一刻也沒停止,始終在行動!
9月2日上午,迪信通 5G 物聯網華北區域總部項目簽約儀式在青島藍谷舉行。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肖焰恒,迪信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黃建輝出席簽約儀式,副局長吳平代表青島藍谷管理局與北京迪信通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簽約。青島藍谷管理局信息產業事業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上,肖焰恒表示,希望迪信通將此次項目落地作為雙方深度合作的開端,充分發揮在5G物聯網領域的優勢和影響力,加快在藍谷布局,參與和支持藍谷信息產業的發展,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藍谷將在政策、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黃建輝表示,青島藍谷發展前景廣闊,迪信通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創新示范項目,推動青島藍谷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為藍谷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迪信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根據協議,迪信通科技集團將在藍谷設立北京迪信通通信服務有限公司華北區域總部,承擔迪信通總部5G應用技術研發、產品裝配、市場開拓及后期服務等功能,主要產品包括智慧消防、智慧農業氣象站、智慧用水、電及氣監控等。項目預期總投資額1.5億元,達產后年總產值5000萬元,年納稅總額200萬元,項目引進對于完善青島藍谷數字經濟產業鏈,活躍創產生態圈,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藍谷作為“海洋攻勢”主戰場、“雙招雙引”排頭兵,在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后,不只是主動擔當,更是以搶占“C位”的標準搶抓機遇,奮力為青島工業互聯網版圖增添一抹又一抹亮麗的“藍谷藍”。
青島藍谷繪就了多少工業互聯網“藍谷藍”?
當“海洋強國”遇上工業互聯網,恰逢青島藍谷完成歷時8年的海洋資源集聚期,邁向產業成果轉化期。在此背景下,青島藍谷頗有默契地抓住工業互聯網機遇,主動扛起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大旗,正是在這種信念和使命擔當的驅動下,青島藍谷涌現出了眾多亮眼的表現。
例如,與海爾卡奧斯進行戰略合作,攜手共建青島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工業互聯網推進海洋產業發展,加速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為青島藍谷在海洋領域平臺規劃建設、轄區企業轉型升級、供應鏈資源整合、信息互聯互通等方面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和平臺支撐,持續推進落實“經略海洋攻勢”的發展目標。
由“中國軟件百強”企業深信服投資建設的全國網絡信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項目簽約落地青島藍谷,項目主要建設深信服全國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培訓基地和深信服安全服務創新研發中心,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年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3.6億元人民幣,吸納就業不低于300人。
與杭州網易質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鼎祥時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共建青島網易聯合創新中心項目,匯聚網易在技術、市場、人才、資源和生態等方面的資源要素,結合藍谷在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通過大數據、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網易生態服務,賦能產業招引的創新模式,圍繞數字經濟、青島藍谷3+3產業的高新尖科技企業和硬科技項目,實現精準收集、跟蹤和招引工作,促進產業高質量集聚,加速產業集聚進程。
一個個項目落地開花,為藍谷的工業互聯網之路奠定了基石。
而這,只是藍谷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引進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上半年簽約威剛科技工控(中國)運營總部、伽利略人工智能基金等多個工業互聯網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目前重點推進的工業互聯網項目在談約10余個,其中包括青島海天煒業過程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控互聯網安全研究院、高校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信研發產業基地與智慧應用產業園等項目。
應有盡有的“藍谷藍”的絕佳場景未來可期
青島藍谷引進建設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質檢中心、大洋鉆探船等“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23個,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院所23個,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0余個,全職或柔性引進各類高端人才6000余人,其中院士76人。
憑借著豐厚的海洋科技和人才資源,青島藍谷被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優質基因”,得以披荊斬棘,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例如:“海燕-L”長航程水下滑翔機無故障運行刷新了國產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和續航里程最遠紀錄;海檢集團填補了國內以海洋工程裝備腐蝕控制工程生命周期為對象的綜合性應用指導標準的空白;中船重工725所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青島國信集團和中船集團北船重工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可燃冰開采、溫差能發電、波浪能發電,多個“中國第一”在這里誕生。培育孵化了山東小巨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海舟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海洋科技型企業。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使其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它是個“熱帶雨林”般的生態系統,針對行業、場景、模式等各種差異,存在形態各異的解決方案,需要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支持。
青島藍谷所擁有的頂尖和豐厚的海洋科技資源、海洋科技制高點以及良好的產業生態,正是青島海洋領域工業互聯網不可缺少的絕佳場景。加上與海爾卡奧斯、迪信通、深信服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相互融合賦能,未來前景十分可期。
構建“藍谷藍”產業生態,藍谷如何做?
青島藍谷在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大潮中尋找新的支點,這個支點和其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產業生態鏈相輔相成。
關于在青島市工業互聯網行動中的角色定位,青島藍谷此時已經有清晰的認知,那就是“扛起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大旗”,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作出貢獻。
如何在這場世界級工業互聯網發展浪潮中找準定位,搶抓機遇,主動作為?
今年年初,青島藍谷全力推進工業互聯網領域項目引進和培育,在全市率先發布了藍谷“新基建”行動方案,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7大領域之一,努力構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生態。但這遠遠不夠,要做的還很多很多。
比如當前,要用好現有的已經簽約的互聯網平臺,促進資源的碰撞融合。包括與海爾卡奧斯共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網信安全領軍企業深信服建設全國網絡信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利用伽利略資本設立人工智能基金為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做好早期投資服務,利用海洋大數據與超算服務平臺、華錄數據湖服務平臺等工業互聯網基礎,投入力量助力其走向規范化、規模化,并以此為抓手實現相關產業聚集……
這還不夠,還要發揮平臺作用促進資源碰撞融合,充分發揮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青島國家海洋研究中心、半島科創聯盟以及卡奧斯、深信服、迪信通等項目平臺作用,鏈接全國資源,融入膠東半島一體化和全省發展大局,加快科技創新資源、人才資源、賦能資源、場景資源、產業資本碰撞融合,打造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蔥蘢生態。
還要把科技資源優勢發揮好,推動產學研加強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研究開發與企業需求、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發揮好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質檢中心、大洋鉆探船等“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院所以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作用,為工業互聯網提供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
還要把核心要素人才引進和培育好,“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工業組織形式的重塑和再造,核心要素是人才。”山東省委黨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說,青島愿意做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實驗場,尊重市場規律、依托企業力量、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機制,依托青島工業互聯網學院和行業龍頭企業,大力開展人工智能科技應用創業輔導和人才培訓,全面開放應用場景,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國家級“雙跨”平臺攜手,加快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藍谷要從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方面探索突破,對工業互聯網類人才賦能、扶持,加大力度與工業互聯網類專業機構及專業企業合作,培育專業人才。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機制,依托現有引進的深信服、迪信通等工業互聯網企業,加大吸引人才力度。
還要把產業生態體系構建好,結合自身海洋科研優勢,按照“藍色、高端、新興”定位,構筑完善以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術裝備三大產業為主導,以眾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產業為支撐的“3+3”產業體系,打造產業生態。利用好以加快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為主體,以科技、人才、金融政策為配套的“1+3”政策體系。發揮好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升級等的虹吸效應,促進與中船重工、浪潮集團等戰略合作,拉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鏈條。
還要深諳“資本之道”,利用好現有的一大批銀行、創投風投等機構以及國信海洋新動能產業基金、魯信現代海洋產業基金、海檢航創檢驗檢測產業基金,為工業互聯網項目落地和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
還要加強與即墨區協同發展,以功能區改革為契機,青島藍谷與即墨區創新建立了協同發展機制,成立協同發展領導小組,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即墨區委書記張軍任組長,頂格推進青島藍谷與即墨區的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目前這種協同優勢已經顯現。青島藍谷要進一步充分利用好這種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有效動員和整合區域協同力量,實現部門、行業和地方的集成聯動,形成合力,為工業互聯網項目的落地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工業互聯網是由一個個企業、平臺、場景集合而成的系統工程,涵蓋面非常廣,專業性、技術性也都非常強。扛起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大旗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工作中,藍谷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需要運用創新思維和辦法加強頂層設計,在政策上相互銜接,在實施中相互協調,高效、有序地推進落實……
發揮藍谷重大科研平臺集聚優勢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優勢,賦能海洋產業,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青島藍谷正在加快成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一面大旗,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工業互聯網基因的海洋高科技企業,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藍谷將真正成為青島工業互聯網版圖上的那一抹最重要的“藍谷藍”,為青島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作出應有的貢獻。(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濤 通訊員 齊玉虎 文/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