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廣大黨員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學做結合、以學促做
推動為民服務 取得扎實成效
能否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入戶走訪收集建議、聚焦“急難愁盼”解答疑惑、下沉一線送服務……連日來,青島廣大黨員干部立足工作實際,將黨史學習教育同為民辦實事相結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史力行活動,凝聚起奮發有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
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米”
黨員在哪里,黨史學習教育就要跟進到哪里。青島各級黨組織堅持層層帶動,讓每一個支部、每一名黨員都學起來、動起來,讓“神經末梢”與中樞大腦意志統一、行動統一、步調一致。
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市各級人大代表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人大代表在行動”實踐活動,近7000名人大代表走街串巷、進門入戶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和群眾疾苦,在鄉村振興、結對幫扶、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工作中擔當作為、履職盡責,涌現出一大批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服務群眾的生動事跡。
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水清溝派出所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通過打開方便群眾的“三扇門”——主動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用實際行動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米”。其中,“方便之門”拉近警民之心,推動工作往實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暖心之門”急群眾所急,把黨史學習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堅持落實為要;“互通之門”想群眾所想,廣開聯系溝通、宣傳納諫之門,將措施實不實、效果好不好交由群眾評判,讓轄區群眾有更深切的獲得感。
即墨區田橫鎮充分發揮轄區77個網格村農家書屋在宣傳、教育方面的作用,組織黨員到農家書屋進行讀書和交流活動。一時間,小小的農村書屋不僅成為學習交流的“小基地”,更成為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小平臺”。利用組織交流學黨史心得體會的有利時機,田橫鎮積極發動黨員、群眾為村莊管理、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出謀劃策。其中,涉及道路整修、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治理等60多條建議已經被村莊黨支部采納,列入當年要辦的實事。
形成為民辦事“條件反射”
學習黨史既是砥礪初心使命的“磨刀石”,也是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的動力之源。
“接到群眾訴求就去辦”,在城陽區蔚藍群島社區,每位黨員和工作人員身上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條件反射”。社區對每位黨員進行了面對面的談心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及時召集地產、物業及相關單位對黨員提出的問題進行逐一落實。明確了每個問題的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并實行每周會商機制全力推進,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切實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
按照“門全開、單全收”的要求,青島市教育局在整合12345政務服務熱線、市長信箱、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教育綜合服務電話等渠道的基礎上,開設“分管市長直通車”和“局長直通車”信箱。所有進入“直通車”的群眾來信,全部由局長親自審簽回復,重要問題納入“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工作機制及時處理。今年以來,他們通過各渠道受理群眾來信來電1.4萬余件,全部按時辦結。
共青團青島市委聯合青島農商銀行升級“青創先鋒貸”,2.0版的金融產品矩陣包括青創先鋒基礎貸、e貸、人才貸、貼息貸、農擔貸等,讓各類青年人才在青創新創業更舒心、貸款融資更省心、擔保貼息更稱心、便捷服務更放心、事業發展更安心。
讓群眾在家門口得實惠
送政策、送服務、送真情,青島廣大黨員干部以多種形式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群眾辦實事,力爭讓每一名群眾切實得到實惠。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萊西分局執法黨支部將現場幫扶和法律解讀兩種形式有效結合,聯合鎮街積極開展“送法入企”和現場幫扶活動。他們深入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存在的急難愁盼問題,現場察看環境治理設施的運行狀況,根據企業需求、結合轄區行業特點,現場為企業發放生態環境執法宣貫手冊;在執法過程中現場為轄區企業解讀環保法律法規相關知識,提出合理化建議,指導幫助企業強化污染防治,促進企業規范治污。
青島市醫保局組織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青島市中心醫院、即墨區人民醫院共同開展“學習黨史踐初心 健康義診進鄉村”活動,心內科、內分泌科、耳鼻喉科、骨科、風濕科、腹部B超等醫療專家走進即墨湍灣東街村,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醫療便民服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