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消息,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大壩于2017年4月開始澆筑,經過近50個月的建設,實現全線澆筑到頂,為2021年7月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白鶴灘水電站最大壩高289米,壩身布置有6個導流底孔、7個泄洪深孔和6個泄洪表孔。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筑總方量達800萬立方米,開始澆筑以來沒有產生過一條溫度裂縫,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關鍵技術。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的金沙江干流之上,裝機總容量1600萬千瓦,共設計安裝16臺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均由我國自主研制。
另據@央視新聞 31日消息,歷經近50個月的建設,今天,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全線澆筑到頂,大壩主體完工!水電站單機容量、大壩抗震參數、泄洪洞群規模等,均位列同類工程世界第一!待全部投產后,每年可節約近1968萬噸標準煤。建設者辛苦了!白鶴灘水電站于2010年開始籌建,迄今已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兩項世界第二、兩項世界第三。

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僅次于三峽工程。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預計2022年7月可實現1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屆時一天的發電量就可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白鶴灘水電站的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總長217公里,相當于北京到天津距離的1.7倍。

水電站的攔河拱壩高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為世界第三。

最大泄洪量達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鐘即可灌滿整個西湖,樞紐泄洪功率世界第三。

白鶴灘水電站的水庫庫容為206.27億立方米,與洞庭湖的總容積相當。新型特種水泥防止大壩出現溫度裂縫,白鶴灘水電站的建造過程涉及水電設計、重大裝備制造、建設管理等諸多產業領域,凸顯了我國完整產業鏈在建設大國重器、超級工程中的優勢。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壩高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分為31個壩段施工,共澆筑混凝土800多萬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難題。為了從源頭上保證大壩不出現溫度裂縫的問題,白鶴灘全壩首次采用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特種水泥——低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

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在白鶴灘工地現場,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是常態。我們計算了一下,白鶴灘大壩澆筑的混凝土從拌合樓出來,通過自卸車開到供料平臺,然后通過纜車將混凝土運送到大壩的澆筑現場,大約需要7分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高溫天氣下,到達現場的混凝土溫度也不會超過8攝氏度。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銀林:首先我們是在拌合系統的運行過程中,要先將果料通過一冷二冷,保證果料的溫度要降到溫度的要求范圍內,使出機口保證在7度。通過保溫車將混凝土導入纜機罐里頭,快速地將混凝土入倉。那么在澆筑過程當中,我們進行噴霧、保濕,然后澆筑過程中馬上進行保溫,使得溫度不進行升高。

在大壩建設過程中,三峽集團與清華大學共同研制的智能通水成套裝備及多端控制系統,通過實時感知混凝土溫度,動態控制通水流量,實現了混凝土溫度過程的智能精準控制。

中國水電八局白鶴灘施工局局長 張建清:這是我們智能溫控系統,及時把倉面的溫度和冷卻水管的溫度反映到我們后臺平臺上以后,通過預先設定的溫控策略,然后對通水溫度以及通水的流量進行調整,確保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和降溫速度完全按設定目標進行,做到分毫不差。

白鶴灘水電站共設計安裝16臺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也是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完全國產化百萬千瓦機組。

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副總工程師 覃大清:我們百萬機組的創新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發電機從原來的80萬千瓦現在提升到100萬千瓦,第二的創新就是水輪機采用了長短葉片轉輪,這樣的話使整個水輪機實現從水能到機械能的轉化,同時實現了寬負荷高效穩定的運行。

作為世界上首批百萬千瓦水電機組,不僅實現了單機容量的巨大跨越,背后的技術支撐更是引領了我國整個水電裝備制造產業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水電已從“跟跑者”走向“引領者”。
責任編輯:孫源熙